-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实词推断_51291
高一语文导学案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BCA教学案
姓名:冯超祥 冀常慧
单位:山东省青州第二中学
电话《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B案 反思提升 使用说明 认真研读B案,推断实词含义,感悟推断方法。 【导入】
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历年来考试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考点阐释】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讨论交流】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我们用5分钟分组讨论一下B案四组练习,看看你们对加点实词的推断是否一致,并注意归纳每一组的推断方法。
A.予更欲一觇北 几自刭死
诋大酋当死 旦日飨士卒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C.左右欲刃相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自放驴,取樵炊爨? 方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D.文过饰非 严惩不贷
按诛五人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C案
一、B案结论展示
二、合作探究:学生进一步研读推断方法,分组讨论,解释加点字,并填空。找出不会的字词句,待探究。
(1).( )推断法
因为绝大部分汉字都是形声字,而形旁大多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
1、至七月乃扶病入觐
2、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3.夫子将焉适
(2). ( )互译法。
文言文中对偶句、并列词句很多,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解释加点的字
1.追亡逐北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4.祠祝毕,刍狗捐;淳精流,糟粕弃
5.(唐太宗)叹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
(3).( )分析法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除了“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外,文言文的句子是按“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的顺序排列的。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 说说下列句中“信”字词性和含义
信义著于四海。
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
2、说说下列句中“绝”字词性和含义
⑴、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⑶、佛印绝类弥勒
⑷、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 )推断法
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意思。
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促织》)
2、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
3.(高)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檀)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ji)之。”?
4.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5).( )迁移法
高考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者我们熟悉的成语、词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来确定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另外,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1.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2.汝罪宜死,今姑贷汝。????
3. 周新欲按治之,(千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