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时评例文_45710
时评例文 高考“枪手”、广西玉林狗肉节 高考替考案 谁是“枪手”背后的发令者 6月17日央视报道,有人组织武汉在校大学生“枪手”前往河南杞县等高考考点参加替考。河南省招办回应称,2014年该省已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 在央视的报道中,“枪手”考上二本两万,一本三万,重点一本五万,如果考上了全国名校,酬劳还可以商量。而打点一个考场的成本,起步是7万。在这里,高考成绩不再是学子寒窗苦读的成果,而是可以明码标价的商品。而从招聘“枪手”、打点考场、组织“枪手”参加高考到最后的讨价还价等一系列的流程来看,其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程度,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有理由相信,高考替考事实上已经形成一条地下产业链。 迄今为止,尽管公众对高考颇多非议,高考本身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没有人能够否认,高考仍然是当下社会“最不坏”的一种人才选择机制,无论是保障社会底层向上有序流动,还是消除社会板结化,抑或实现最基本的公平与正义,高考都是无法替代的。也正因为如此,高考的纯洁性和公信力显得尤其重要。高考公平是一种底线的公平,一旦高考被玷污,无论是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还是对社会心理的冲击,无疑都是巨大而深远的。 2000年,广东电白县发生高考考场监考人员、教师、学生合伙利用BP机传送答案、集体舞弊的重大案件,一时震惊全国。而以此案为节点,教育部门对高考的监管和防范体系全面升级。譬如引进指纹识别系统。讽刺的是,这一堪称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此次高考替考案中,被以最原始最低级的方式轻松突破—“抢手”只需要在手指上贴一层指纹膜,就通过了检查。 技术层面的改进和升级,显然还不足以保障高考的“安全”。从2000年的广东电白,到今天的河南杞县,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现实是,高考舞弊事件并非死灰复燃,它其实一直以某种形式潜伏于每年的高考之中。譬如此次,如果不是央视收到线人指供的线索,恐怕也很难曝光于世人面前。换句话,如果机会成本大于风险成本,那么高考舞弊就是难以根治的社会隐疾。 因此,我们需要把视野放开,从对高考替考本身的关注,转移到对地方生态的剖析上。在央视的暗访中,负责组织替考的“李老师”表示,在他们操作高考替考的河南几个县城进行,他们可以买通关系,在监考的各个环节获得通融。“县城就那么大,有头有脸的人基本上都是通的。”从事后“枪手”均能畅通无阻地进入考场,甚至有“枪手”在指纹识别时用错手指都能通过检查来看,其所言非虚。 这也就意味着,因为有了权力的介入,高考替考已经变成可以公然交易的明规则,它不仅突破了层层的防线,游离于监管之外,事实上还可能受到某种程度的保护和配合。在这个意义上,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诡异地形成了一种利益同盟,他们以出卖高考的公信力,以及个人的良知和职责为代价,换取了唾手可得的利益。由此可以看出,在这起高考替考案中,沦陷的不仅是高考的公平,更是一个地方的基层治理和权力品质。 对于高考的监管,最终要回到人的因素。违规违纪的考生和替考者,终将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但要知道,他们只是这条替考利益链的最末端,有关部门有没有决心和魄力追根溯源,找到幕后策划者和有话语权的关键性人物,才是公众最为关切的事情。 替考之毒,毒在哪里? 诚信流失了。选拔人才,凭的是真才实学,岂能弄虚作假?枪手多为急需用钱的大学生,“撑死了开除学籍”,他们的淡定令人震惊。这些品尝过高考艰辛的学子,本应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却在金钱面前拿自己的信誉乃至前途去冒险,将来走上社会又会怎样? 规则失灵了。高考是我国监考最严格、制度最健全的考试,加上高科技防作弊技术的更新换代,想舞弊并不容易。那么枪手又怎么能蒙混过关?其实,他们的手段并不高明,只要监考老师认真负责,不难察觉。然而,“收了钱,监考老师比咱们还积极,害怕出事”,一名考生家长如是说。规则需要人来执行,再严密的制度,也架不住内部失守。 公平正义受到挑战。当前,高考仍是平民子弟面前最公平的一条上升通道。今年高考,光河南省招办就已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在这样一场决定数百万人命运的重要考试中,每有一名考生通过找人替考拿到了高分,就有一名寒窗苦读、诚信赴考的学子被剥夺了本属于他的受教育机会。 政府部门公信力蒙了羞。当被问到有没有风险时,组织者和考生家长都底气十足:“在自己考场出事,教育局也不愿意,也嫌丢人,都盖着不上报。”考生家长只要有权有钱,就能“暗度陈仓”,权力越不受约束的地方,权钱交易就越肆无忌惮。与高考舞弊行为沆瀣一气,相关部门的公信力何在? 更可怕的是,河南高考替考事件也许只是冰山一角。在一些地方,高考替考已成公开的秘密。2008年,甘肃省天水市发生了一起集体冒名替考事件,替考者多达23人,甘肃、山东两省教育、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十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实用课件)-【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精品实用课件+教案(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 观察案例小班午睡记录与分析.docx VIP
- 最新高考英语3500单词快速记忆法(联想记忆).doc
- 2022年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 主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ppt VIP
- 筝韵系京腔,古乐传今声——筝曲《夜深沉》《戏韵》探析.pdf
- 个人血糖监测记录表.docx VIP
- 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计划.docx VIP
- 教育学 (王道俊 郭文安) (Z-Library)_4.pdf VIP
- 创新管理(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 慕课章节测验及期末考试客观题答案.docx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分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