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热力系统及设备论文报告模板
课程名称:热力系统及设备 课程类型:课考核方式:
学科专业:年 级:级 姓 名: 学 号:
河北联合大学2012~2013学年第2学期本科生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论文评语:
成 绩 评阅教师签名 评阅日期 年 月 日 烧结矿显热分级回收实验研究
赵斌,(温志梅,钟晓晖,韩希强
(河北联合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9)
摘要:烧结矿显热高效回收是钢铁企业烧结工序深层次节能的关键技术。基于梯级利用理论,烧结矿显热在烧结矿初温相等的条件下,比较了9组正交实验工况的火用回收率与热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的工况下,火用回收率和热回收率均较高,分别为49.0%和88.1%。动力与吸收式热泵系统平均热回收率达84.6%,平均火用回收率达47.%,比单级动力回收平均提高了4个百分点火用回收率平均提高了2.3。其研究结果可为中低温余热高效回收提供理论依据和。
关键词:烧结冷却机;中低温余热;吸收式热泵;分级回收;正交实验
引言
我国已将节能减排定为钢铁工业发展的重点目标之一,火用[7]。基于余热能梯级利用理论,本文烧结矿显热分级回收实验[8],显热动力与吸收式热泵以期为中低温余热高效回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1 实验
1.1 实验装置
烧结矿显热分级回收实验由电阻炉、风机、换热本体、换热器、辅助加热器、吸收式热泵地埋管和测控系统等组成,如图1所示。实验用热泵为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其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在实验中
图1实验系统简图
表1 热泵机组主要技术参数
项目 单位 数值 热水流量 3·h-1 5.8 热水温度 ℃ 90/82 冷水流量 3·h-1 4.0 冷水温度 ℃ 12/7 冷却水流量 3·h-1 10.0 冷却水温度 ℃ 30/35 1.2 实验方法
使用电阻炉将烧结矿加热到950℃后转移到换热本体中,待换热本体热电偶温度稳定后,启动风机和管道泵。料层厚度根据等容积法,通过控制料框容积使其达到目标值,冷却风量通过风机的调频实现,进口风温通过空气加热器调节。冷却烧结矿得到高温热风,220℃以上热风动力回收, 220℃以下利用吸收式热泵实验中各测点的数据由控制系统进行实时记录。
1.3 实验工况
正交实验对烧结矿粒径、料层厚度、冷却风量、进口风温这4个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分析,选择正交表L9(34),正交实验工况参数见表2。
表2 工况参数
工况 粒径
/mm 料层厚度
/mm 冷却风量
/(m3·h-1) 进口风温
/℃ Ⅰ 10~16 1000 576 50 Ⅱ 10~16 1200 748 70 Ⅲ 10~16 1400 921 90 Ⅳ 16~25 1000 748 90 Ⅴ 16~25 1200 921 50 Ⅵ 16~25 1400 576 70 Ⅶ 25~40 1000 921 70 Ⅷ 25~40 1200 576 90 Ⅸ 25~40 1400 748 50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烧结矿显热分级回收烧结矿显热回收热回收动力回收2.1.1 单级动力回收
动力回收出口220℃以上的热风余热,而220℃以的排入。 烧结矿显热动力回收热回收率η1和火用回收率η2
(1)
(2)
式中:Q0为单位热风总热量Q1为220℃以上单位热风热量;E0为单位热风总火用值;E1为220℃以上单位热风总火用值。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正交实验结果
工况 Q0 Q1 E0 E1 Q2 COP Ⅰ 898 693 602 291 47 1.7 Ⅱ 898 705 602 295 54 1.6 Ⅲ 898 710 602 298 36 1.7 Ⅳ 898 657 602 271 39 2.0 Ⅴ 898 680 602 285 44 1.6 Ⅵ 898 688 602 291 29 2.0 Ⅶ 898 608 602 239 76 1.6 Ⅷ 898 627 602 246 58 1.9 Ⅸ 898 607 602 241 43 1.8 2.1.2 动力与吸收式热泵两级回收
实验参数,致使换热本体中烧结矿总冷却时间、动力回收时间和热回收时间也各不相同如图所示。
图 正交试验烧结矿冷却时间
由图2可知,换热总时间平均为2230 s,由于动力回收系统利用的余热源温度为220~520℃,动力回收时间约占总换热时间的77%。而吸收式热泵回收的余热源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