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及的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亚低温治疗及的护理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 吴娟 低温 低温可使脑细胞的氧需量降低,维持脑氧供需平衡,起到脑保护作用,是脑复苏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温每降低l℃可使代谢率下降5%~6%。 低温治疗历史 历史发展 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已有学者将低温治疗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以期达到脑保护的效果,但由于当时所选择的深低温导致随后的严重并发症,使低温治疗一度陷入低谷。 历史发展 80年代末,研究发现脑温下降2~3℃(亚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也有保护作用,且无深低温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使低温治疗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 低温分类 轻度低温33~35 中度低温28~32 深度低温17~27 超深度低温16以下 1993年江基尧等首先将轻、中度低温(28~35°)称之为亚低温,随后这一概念在国内被广泛引用。 中度及深度低温存在较多并发症 可导致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 增加血液粘稠度 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引起全身免疫力下降 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 推荐临床亚低温治疗时体温维持在32~34°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具体方法为降温毯+肌松冬眠合剂+呼吸机辅助呼吸,为目前国内外临床最常用的降温方法。 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并配合物理降温,使患者的体温保持在32℃ ~34 ℃范围内。 原理 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 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 提高血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 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 适应症 溺水、中风 肝性脑病 细菌性脑膜炎 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心肺复苏术后脑病 高热惊厥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癫痫持续状态 禁忌症 脑电无活动的昏迷或认知功能障碍者 终末期患者 活动性出血者 凝血功能障碍者 孕妇 低温治疗的时间和治疗窗口 脑缺氧耐受的时限只有5分钟,因此多数研究者提倡尽早、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ILCOR(国际急救与复苏联合会)声明中认为, 降温应尽可能在复苏后立即开始。但临床4-6 小时后开始低温治疗也能获得显著的效果。 ILCOR 基于目前的证据, 提出对自主循环恢复的心脏停博患者应进行12~24小时的持续亚低温治疗。临床资料表明持续亚低温治疗48-72小时有较好的疗效。也可维持更长时间,应根据病情需要调整。 复温时间及方法 自然复温,先停用冰帽、降温毯等物理降温措施,将病人置于室温中缓慢复温。 复温过程仍需应用肌松剂及镇静剂,以防肌颤导致颅内压增高。 以平均4小时升高1℃的速度,在12小时以上使其体温恢复至37~38℃为宜。 分类 药物降温 一般通过服用各种退热药物来控制体温,常用药物有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冬眠灵等。 特点:使用方便。 缺点:降温效果有限,常用其它低温技术的辅助降温措施。 分类 1.体表降温:可用冰水浸浴或冰屑、降温毯降温, 也可用冰袋、冰帽置于头部和大血管浅在部位。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时间长,不均匀、 难控制,易反跳。 亚低温治疗仪 亚低温治疗仪 主机 制冷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和水循环控制系统 外设附件 水毯,连接管,体 温传感器 亚低温治疗仪 工作原理: 压缩机或者半导体提供冷源将水箱内水制冷,由温度控制系统控制临床需要的水温,再通过水循环系统输出到水毯内循环,水毯与患者身体接触,利用温差控制患者的体温,营造亚低温的环境。 亚低温治疗仪 2.体腔降温:用冷却的无菌生理盐水灌入胸腔或腹腔进行灌洗降温。 优点:常用于手术中的降温。 缺点:易发生心室颤动或其它心律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3.血液降温 血管内灌注降温 通过快速输注大量冷却液体来达到降低核心体温的目的 对患者的心、肺、肾功能造成巨大挑战,故不推荐 血管内热交换降温 采用介入方法将温度控制导管插入人体动脉血管内,直接对血液进行降温 并发症 呼吸道感染 心律失常 凝血功能障碍 高血糖 电解质紊乱 治疗监测 体温监测 凝血功能监测 电解质及体液平衡监测 血糖监测 血压监测 血象和胸片监测 神经系统监测 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感染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执行温度调控,确保体温 维持在32℃~34℃ 人工气道护理:注意口腔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方式、动脉血气指标等 皮肤护理: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防止冻伤及褥疮的发生 体位护理 :亚低温治疗中病人最好平卧位,避免激烈翻动或搬动,否则易出现循环不稳,体位性低血压。 * * 50年代 提出 60~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