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成就名山业不厌重洋十往还—内藤湖南中国访书及其学术史意义述论—.PDF

此生成就名山业不厌重洋十往还—内藤湖南中国访书及其学术史意义述论—.PDF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此生成就名山业不厌重洋十往还—内藤湖南中国访书及其学术史意义述论—.PDF

    此生成就名山业 不厌重洋十往还 —内藤湖南中国访 Title 书及其学术史意义述论— Author(s)钱, 婉约 東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 別冊 = East Asian Cultur Citation l Interaction Studies Supplementa Issue Date2008-12-20 URL /10112/3288 Rights Type Article Textversion Kansai University http://kuir.jm.kansai-u.ac.jp/dspace/ 此生成就名山业 不厌重洋十往还1) ——内藤湖南中国访书及其学术史意义述论—— 钱 婉 约   近代日本中国学家来华访书,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学术活动,开始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后 期。一方面,日清战争前后日本普遍加强了对中国的关注,一批敏锐的观察家、文化人、包括浪 人,纷纷踏上中国的土地,在政治、商务、文化学术等各个方面,考察并寻求在晚清中国发展和 渗透的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戊戌维新后,赴日留学、取径日本学习西方的思潮也日益兴 起,这客观上推进了中日两国的交流和合作。以这样的时代局势、文化变迁为背景,日本学人来 中国学术访问和调查,在进入二十世纪后,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性。   另一方面,近代日本学人的中国访书,在学术理路上,与追随西方新学术,建立近代性的中 国研究体系有关。在中国研究从传统“汉学”向新兴的“东洋学”、“支那学”转变过程中,学者 们开始重视客观的、实证性的研究,注重到中国去实地踏查,包括亲自到中国进行文献调查、地 理及考古考察,以及与中国学术界、书业界的实际交流等等。这种情况自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后 期始,一时蔚然成风,而“到中国去感受中国”更成为京大支那学一种持之有恒的学术惯例。   本文以内藤湖南中国访书为考察对象,以其历次来华访问的日记、纪行文为依据,试图对内 藤来华访书作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介绍,并对与此相关的中日学术界前尘往事,做一些思考和分 析。 一、中国行概述及对赴支那学术调查的倡议 (一)内藤的十次中国行   内藤湖南的中国访书,起始于他做京都帝国大学教授之前的记者时代,虽然当时作为报社记 者的他,严格说来尚不是学界一员,但可以说他已是一位具有敏锐学术眼光的学者型记者。内藤 一生曾十次来到中国,旅迹遍及满洲、华北、长江流域,象沈阳、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 北京語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内藤湖南1925年旅欧归国,作有《归舟中漫成六绝》,其中《之二》曰:“石室紬书自班马,溯洄流别二刘 间。此生成就名山业,不厌重洋十往还。”可视为他一生奔波东西洋,孜孜不倦访书情结的自我写照。载 《内藤湖南全集》第十四卷,《玉石杂陈》52页及《内藤诗存》293页。《内藤湖南全集》,筑摩书房1969-1976 年出版,以下凡出全集者,不另注。 州等地,则是屡次游历。从1899年第一次到中国开始,他就与分散收藏在中国官、私各处的中国 典籍结下了不解之缘,了解打探、借观翻拍、复印购买,必欲携归日本而后安、而后快。回到日 本,又对之进行整理、解读、研究。可以说,内藤与中国书籍的深深情缘,一直维系到他生命的 终止。   以下首先把内藤一生中十次来中国的时间、经由地及活动概况,列表概述如下。 序次 时间与目的 经 由 城 市 主 要 活 动 纪 行 文 或 日 记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