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物质组成初探1.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莲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物质组成初探1

莲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物质组成初探1 刘迪,韩光亭,黄建成,张元明 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实验室,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 ) E-mail: liudi2507@163.com;kychgt@163.com 摘 要:莲纤维是莲叶柄管状分子的离体次生壁,是一种天然纤维。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 镜、红外光谱等测试仪器初步探索了莲纤维的形态结构、超微结构及物质组成。研究结果表 明:从莲叶柄中抽取的莲纤维是复丝,每根复丝由数根单丝并行排列组成,单丝细度约为 4μm;莲纤维的横截面形态呈现近似圆形或卵圆形;在放大4 万倍数下,可观察到纤维的巨 原纤和原纤结构,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等多糖类物质及木质素。 关键词:莲纤维;结构;原纤;天然纤维 1.引言 随着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对纺织品的生态需求,天然纤维以其对环境无污染以 及对人体的亲和性而受到重视,以此为原料生产的纺织产品在各个领域倍受青睐,研究开发 具有绿色环保性能的新型天然资源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1,2] 。而莲在中国种植面 积较大,分布区域广,南起海南岛(北纬19 度左右) ,北至黑龙江的富锦(北纬47 .3 度) ,东 临上海及台湾省,西至天山北麓,除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垂 直分布可达2000 米,在秦岭和神农架的深山池沼中也可见到,但大多数莲主要用于观赏和 食用[3] 。有关文献曾多次报道莲叶柄和莲藕中存在纤维,但莲藕主要以食用开发为主,而莲 叶柄来源丰富,一直未被全面开发利用,处于自生自灭状态,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从莲叶 柄中提取的莲纤维可以将莲资源有效地综合开发利用,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这种农 [4] 作物的开发利用必将为种植者及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莲纤维是指莲叶柄管状分子(导管和管胞的统称)加厚的次生壁(细胞体积停止增大后 加在初生壁内表面的壁层),本文对莲纤维的结构及物质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莲纤维的 深入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2 .实验 2.1 材料: 成熟莲叶柄采自江苏省金湖县的荷花荡,取回刷洗干净后用清水浸泡储存。实验前,在 实验室采用人工方法,采用刀子、镊子等工具,将叶柄中的丝小心的抽出,并在自然状态下 干燥。 2.2 主要药品及仪器 药品:戊二醛、磷酸缓冲液(PH7.3~7.4 )、锇酸、丙酮、环氧树脂、液氮、火棉胶等。 仪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OL )的JSM-6390LV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Y-172 型纤维切 片器;美国热电集团的Nicolet Centaurus 型红外显微镜(IR-Microscope);鼓风干燥箱等。 2.3 实验方法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和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助(编号:2006jj1103088 )。 - 1 - 纵向形态:将纤维尽可能平行的在粘有双面胶的玻璃片上固定,然后喷金。用扫描电镜 进行观察分析。 横向形态:用Y-172 型纤维切片器将材料进行切片,不加火棉胶,将一定大小的双面胶 贴在切片器上,同纤维一起切下,切片经喷金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截面形状进行观察。 超微结构:将纤维先用2.5%戊二醛室温固定2h ,然后用0.1mol/L 磷酸缓冲液(pH7.3~ 7.4)清洗 1h,再用 1%锇酸固定 1h,继续用磷酸缓冲液冲洗20 分钟后脱水;脱水按一定梯 度进行:70% 丙酮15 分钟,80% 丙酮15 分钟,90%丙酮15 分钟,100%丙酮10 分钟(二 次) ;然后采用环氧树脂包埋剂对纤维进行浸透包埋,在45 ℃(12 小时) 、60℃(36 小时)烘箱 内加温,使其聚合硬化,形成包埋块。测试前将包埋块置于液氮中15~20 秒,取出后用钳 子从中间掰断以观察纤维的断面结构。 2.3.2 红外光谱 先将试样烘干以避免水分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