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治区简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洪灾害防治区简介

天水市北道区山洪灾害防治区划简介 天水市北道区山洪灾害防治区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和土石山区两个分区,包括黄河支流渭河流域中游和江流域上游。规划土地面积2459.3平方公里,占北道区总土地面积的66.5%,涉及18个乡镇、办事处,人口33万人,占总人口的57%,农业户7.1万户,农业劳动力3.2万个,人均耕地3.71亩,农业人均纯收入973元,人均产粮362公斤。 北道11149万元。其中集体7055万元,其它(含私有)4094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87.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8687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52494吨,油料2509.39吨,大牲畜26829头,小牲畜54304头。 防治区气候属西秦岭以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8-12.4 ℃,无霜期155-192天,多年平均降水量506-754毫米,降水的特征是: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时空分布不均,雨量稀少,十年九旱,降水量自西北向南部和东南林区逐渐增加。年蒸发量1420.2毫米,年日照时数2098.7小时,≥10℃的积温3493℃,干燥度0.84-1.92。 我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雨量偏少,水资源贫乏,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66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168mm,平均径流模数6.4-24.58万m3/km2,年输沙量490.1万吨。境内各地降水分布不均,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逐月分配不均。入境水以渭河、葫芦河、藉河、白家河为主,年水平净入境水154126 万m3。自产地表水平均自产地表径流量36.6亿m3。地下水资源由山丘区地下水和平原区地下水补给。山区地下水主要靠降水补给,河谷潜水由河谷区补给。 区域内土地资源丰富,发展农、林、牧潜力大,土壤类型多样,农、林、牧利用均适宜,土地质量差别大,农业利用限制因素多,发展林牧业限制因素少,农业气候多样,光能资源丰富,热量条件充足,降水较多,气候资源丰富。 自然因素主要有坡度、大暴雨、土壤透水性,土壤湿度、植被等。在地形中坡度是影响水土流失的最大因素,我区地处秦岭山地和黄土梁峁沟壑区,山梁起伏,沟壑纵横,山坡地面积大,坡度大,是形成我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根源。 人为因素主要有对树木的乱砍滥伐和不合理的开荒,过渡放牧,铲草皮,挖树根,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在生产建设中采石、筑路、开矿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是:侵蚀耕地,破坏地貌,导致地力变瘦;抬高河床,减小泄洪流量;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直接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北道区各级政府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治理水土流失,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号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规,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的防治,在治理措施上,以坡改梯为重点,发展基本农田,积极营造人工林,把控制水土流失和增加群众收入紧密结合起来。毫米68.5毫米754.4毫米0.5平方公里,但损失严重,百万方土体一拥而下,滑动了700-1500米,淹没了伯阳火车部附近村庄,堆积在铁路上的泥石流厚达6-8米,迫使铁路中断运输10多天。今年入汛以来,我区接连出现了自92年以来的大范围连续性降雨,局部地区出现了强降雨,造成渭河干支流多次暴发洪水,渭河最大洪峰流量1180m3/s,仅次于1992年8月12日的2030m3/s,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仅8月份以来,全区共降雨413.4mm,共有13个乡镇的92村9.203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306万元。其中粮食作物受灾2.76万亩,成灾2.49万亩,绝收2310亩,减收粮食1200万公斤,经济作物受灾1.95万亩,成灾1.04万亩,绝收3360亩。倒塌房屋94间,死亡大牲畜7头,水毁堤防10处4.817km。 由于水土流失,使沟头不断延伸,沟底不断下切,随着沟壑面积的不断加大和沟底的加深,支沟也随之增多,地面支离破碎,加大了土地坡度,丧失了利用价值。由于沟蚀扩大,耕地减少,大量泥沙带入沟底川坝,淤垫农田,破坏水利设施,洪水暴涨暴落毁坏沟坡两岸农田、村庄、道路,给下游带来艰巨的防洪任务。 我区典型区域发生的大范围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由于造山运动和长期流水切割侵蚀剥落,各大小河流峡谷两岸形成了陡峻的山坡,沟壑密集纵横,沟梁相间,岩石裸露褶皱,断裂破碎。另外,该区主要以黄土覆盖,土质松软,植被稀少,构成了加剧水土流失,是重力侵蚀和大面积滑坡的内在因素。1990年8月11日上午10时许,据牛头河水文站资料记载,该次降雨量为110毫米 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该流域山洪灾害的防治,可以减小山洪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和威胁,有效避免洪水灾害带来的救灾、灾民安置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的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