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基因-中国试验动物学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噬基因-中国试验动物学报

BECN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立园,张梅英 (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辽宁省转基因动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01) 【摘要】BECN1是酵母自噬基因Atg6/Vps30的同系物,也是哺乳动物参与自噬的特异性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通过介绍BECN1的基本结构、相关作用蛋白及其相关自噬机制,总结了BECN1与自噬、凋亡及其肿瘤的关系,并探讨其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潜能。 【关键词】肿瘤;自噬;BECN1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Advances of Autophagic Gene BECN1 in Tumor Study WANG li-yuan,ZHANG Mei-ying ( Laboratory Animal Center,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Transgenic Animal Research ,Liaoning Provice, Shenyang 110001,China )是目前一被证实的哺乳动物自噬基因,是自噬的直接执行者1998年Liang等在研究致死性辛德毕斯病毒性脑炎的大鼠时发现一种分子量为60kD的蛋白质,将该蛋白质及编码它的基因命名为Beclin,即蛋白和基因该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7q21,具有12个外显子,长度为62到794bp其cDNA含有2098bp的转录序列,该序列包括120bp的5非编码区、1353bp的编码区、625bp的3非编码区编码进化保守的60k卷曲螺旋结构,属肌动蛋白类-2相关蛋白,广泛表达于人类正常组织。 2.1 BECN1结构域 BECN1蛋白有3个结构域,BH3区、中央卷曲螺旋区(CCD区)以及进化保守区(ECD区)。ECD区是BECN1与PI3KIII/Vps34结合的位点,是自噬以及肿瘤抑制的功能区域[3]。BH3区是Bcl-2蛋白家族的一部分,同时,BH3区域是BECN1与Bcl-2及Bcl-XL等相互作用的位点[4,5],是凋亡前的感受器,在促进细胞凋亡,对抗癌症方面起重要作用[6]。CCD区是BECN1与UVRAG发生结合的区域[7],通过促进BECN1-Vps34-Vps15核心复合体的形成,诱导自噬。 在自噬的引发阶段,PI3KIII/Vps34结合到Belin1的进化保守区(ECD)来增强自噬。缺失ECD区的Belin1突变体不能增强自噬,同时也失去了抑制肿瘤的作用,这更进一步的说明了BECN1的促进自噬和抑制肿瘤的功能是相互关联的。 2.2 BECN1的相互作用分子 BECN1有许多的结合蛋白,BECN1复合物的蛋白之间的组合可以决定它的功能。同时,BECN1含量的变化能引起其复合物的不稳定,从而在不同水平上调控自噬。 2. 2. 1 结合蛋白UVRAG UVRAG是抗紫外线相关基因,是酵母Vps38基因在人类的同源基因,在人类染色体上,UVRAG基因在乳腺癌中经常会发生突变,表明UVRAG是一个抑癌分子。UVRAG可直接与BECN1结合形成复合体,通过激活BECN1及其下游信号发挥肿瘤抑制作用,也可参与调节BECN1与Vps34复合体的形成[8]。另有实验证实,Bif-1通过UVRAG影响BECN1,从而起到对PI3KIII的正向调节作用[9]。 2. 2. 2 结合蛋白Rubicon Rubicon通过抑制自噬溶酶体的成熟来负向调控自噬,过表达Rubicon,能明显损坏带有LC3的空泡的酸化,而这一步在自噬体的降解中非常重要。当BECN1表达缺失时,Rubicon通过降低Vps34/PI3KⅢ活性,负向调控自噬。另外,瞬时转染Rubicon-EGFP,饥饿细胞可以增强Vps34-BECN1复合体与Rubicon-EGFP的结合。BECN1-Rubicon复合体可能通过减轻Rubicon对Vps34/PI3KⅢ的抑制而在启动自噬时发挥重要的作用[10]。 2. 2. 3 结合蛋白Atg14L 哺乳动物中Atg14L是酵母Atg14的同系物,而在酵母中存在的Atg14与Atg6在自噬中的相互作用也存在于哺乳动物的Atg14L与BECN1之中。当Atg14L与BECN1单独表达时,两者均弥散分布;但共同表达时,两者完全定位在双层膜结构上。当BECN1受到RNA干扰表达降低时,Atg14L表达降低。说明BECN1能使Atg14L蛋白表达稳定,并能防止它的降解。人类Atg14L蛋白位于自噬溶酶体膜上,是BECN1正向调节Vps34/PI3KⅢ的活性的所需分子,而Atg14与BECN1的相互作用也能够诱导自噬体双膜结构的形成[10]。 2. 2. 4结合蛋白Ambra1 Ambral是Fimia等[11]在2007年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