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语专业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 第一章 公共关系概述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三节 公共关系在中国 第四节 公共关系的界定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 ◆公共关系的起源:公共关系起源于何时?有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作为一种活动,在远古的时候就出现了;第二种观点认为,公关出现于我国四千多年前的原始部落时代;第三种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公关起源于19世纪初风行于美国的报刊宣传活动。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带头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 公共关系之父-艾维.李 艾维.李是美国佐治亚州一个牧师的儿子,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在《纽约时报》、《纽约日报》、《纽约世界报》等报社当记者。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倡宣传要“说真话”的人,也是第一个提供公关职业服务的人。1903年他辞去记者,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关事务所,专门为客户提供公关咨询和传播服务,协助客维持与公众的良好关系,并收起一定费用。 艾维.李不仅从事公关实践,而且对公关理论也提出了看法,对后人影响很大。集中体现在其1905年发表的《原则宣言》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公开的。我们的计划是坦白和公开地代表企业单位及公众组织,对与公众有影响且为公众关注的问题向报界及公众提供迅速而准确的消息。”他提出著名的格言:“真情告诉公众”“公众应被告知”。在实践中,他处理洛克菲勒劳资纠纷、无烟煤工人大罢工、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伤亡事件时,都是遵循“讲真话”的原则,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艾维/李被誉为现代公关第一人,也称为现代公关的鼻祖。 公共关系学科之父-爱德华.伯纳斯 ●爱德华.伯纳斯—奥地利人,一生致力于研究公共关系。1919年,他在纽约开办了公关公司,1923年出版《舆论明鉴》,并在纽约大学首次讲授公关课程,1925年写了《公共关系》教科书,对公共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认为:公关关键是要了解公众喜欢什么,对组织有什么期待和要求,在确定公众价值观和态度的基础上,再进行有组织的宣传工作,以迎合公众的需要。伯纳斯对公关原理和方法有比较完整的体系论述,是公关走向正规化和科学化的关键人物。 第三节 公共关系在中国 公共关系传入中国 ◆酒店:白天鹅宾馆首开在酒店内设立公关部,其在团结内部员、吸引国内外顾客、提高酒店知名度等方面很快就显出巨大的作用。 ◆企业:白云山制药厂成立公关部,每年从总产值中抽出1%作为“信誉投资”。具体工作内容三项:(1)负责与社会各界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包括向社会开放工厂,向来访者播放企业录像,介绍科学制药方法,奉送精美宣传品;(2)利用公众传播树立企业形象,如球场广告,电视广告,与新闻界搞好关系(3)举办各种公关专题活动,赞助文体教育事业。 第四节 公共关系的界定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 联系:两个方面(1)公共关系通常表现为人关系,不管是组织与公众,还是组织与组织之间,最终的表现形式都是人际关系。(2)公共关系目标,必须通过人际关系的协调实现。 区别:(1)主体不同。公关主体是组织,处理组织与公众关系;人际关系主体是个人,处理是个人之间的关系;(2)服务对象不同。公关服务的是组织,受益受损皆为组织;人际关系服务于个人,受益受损属个人;(3)交往范围不同。公关经常组织专题活动,配套设施费用借助各种公众媒体。人际关系范围要小得多,简单得多 。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职能 第一节 采集信息 第二节 传播信息 第三节 协调关系 第四节 咨询建议 第一节 采集信息 关于信息的定义有几十种之多,在日常生活中,一般解释为消息。消息是通过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客观存在的事实。信息是经过使用者选择、加工并对使用者能产生影响的语言、文字、图形、符号。 第二节 传播信息 ①香农和韦弗的“传播数学理论”模式 ②施拉姆的“反馈传播”模式 ③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香农和韦弗的“传播数学理论” 模式流程图: 讯号 讯息 讯息 施拉姆“反馈传播”模式 “反馈传播”模式图: 公共关系信息传播模式 公关信息传播模式图: 信息传播的特点 第一是双向性:公共关系信息传播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第二上广泛性:公共关系信息传播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来实现。 第三及时性:一个组织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