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本培训-刘伟明《教学目标制定与目标诊断》-20120911
2012年9月11日 专业知识(理论专项)自我测试题 1、说说三维目标分类理论依据是什么,谈谈你对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0分) 2、目前我国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包含哪几个基本要素?从下列教学目标选出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并说明原因。(25分) 3、在下列给出材料中选择你所执教学科内容,制定教学目标。(20分) 4、谈谈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及区别。(20分) 5、请你举例谈谈“一课一得”理解。(15分) 教学目标、功能及制定依据 教学目标: 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制定依据 目标功能(核心功能): 导教 导学 导测量 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 当地教学实际水平 目标分类理论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要从学科的整体要求出发,一切具体目标都不能与总目标相悖。要力求三个维度有机结合,力求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的要求保持一致。 2.可行性(灵活性)原则 目标要适度、恰当,符合学生实际。普通性目标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发展性目标优生能“吃饱” 3.操作性原则 目标要简明、具体、易操作、易检测。课时教学目标主干要鲜明,数量不能过多,否则难以落实。 4.阶段性原则 明确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 5.科学性原则 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知识,用不同的行为动词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描述,严格把握分类的准确性、描述的严密性。 二、教学目标的特点 ⑴多维目标的结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相结合——体现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⑵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结合 标准化——体现国家对教学活动的要求个性化——体现教师、教学环境、学生的实际 二、教学目标的特点 ⑶预设性 教学目标是预设的,教学活动是动态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的预设,处理好生成性问题 ⑷可检测性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描述应是准确的、可评估、可检测的 层次描述准确;学习行为、学生参与程度可以评估;知识、技能目标可以检测 二、教学目标的特点 ⑸可实现性 教学活动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应该能体现多维目标如何实现的。 ⑹层次性 对学生群体的各个层次有不同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的要素 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 教学目标四要素(1)行为主体 正确表达方式因该是:“能认出……”、“能举例述……”“会操作……”等,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一句话:行为主体是学生不是老师。 问题:目标错位,对教学目标实现主体的理解发生了错位,认为实现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教师,在目标描述中,具体表现为:“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以“教师为中心”的表达主观愿望的描述。这样的课堂自然是教师主宰的课堂,学生主体被虚化了。 教学目标四要素(2)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少用“揣摩”、 “了解”“体验” “熟悉”等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测量到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 像“能举例说明”、 “归纳”、“判断”“能模拟”“制作” ……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行为动词。 一句话:行为可操作,可检测,可评价。 课程目标中行为动词举例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现认等。 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等。 应用——应用、使用、置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订、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模拟、扩展、缩写等。 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教学目标四要素(3)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行为条件涵盖—— (1)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预见性护理及早期风险识别PPT课件.pptx VIP
- 1.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分层练习).pdf VIP
- 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docx VIP
- 洋马发动机喷射泵拆卸更换调整.pptx VIP
- 2025年人工智能训练师(五级)初级资格理论考试练习题库(476题)含答案.pdf VIP
- 苏教版五年级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练习题1(完美打印版).doc VIP
- 2023年上海市第二十四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初赛试卷及答案.docx
- 第5课 美丽河山我们的家 课件 人民版中华民族大家庭.pptx
- 英语人教版九年级全册Unit2 Section A教学设计.doc VIP
- 2025海康威视网络硬盘录像机(76+77+86+E系列)用户手册.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