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戏曲照片和收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期中国戏曲照片和收藏

早期中国戏曲照片和收藏   中国早期戏装照的收藏,在国内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同时在摄影收藏中,这也是一条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摄影收藏脉络。2008年,源记照相馆拍摄于1910年代的梅兰芳《天女散花》戏装照在影像收藏市场创出8万元的高价,随后收藏市场不仅出现了更多有价值的戏装照片,价格也呈现出大幅提升的态势。 鉴此,在中国摄影史和中国戏装的研究中颇有建树的陈申先生,撰写了《早期中国的戏曲照及收藏》一文,希望为逐步形成的“早期中国戏装照”的收藏脉络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中国摄影发展的早期阶段,戏曲演出已经成为摄影者乐于拍摄的题材,出现了很多具有历史参考价值的戏曲照片。随着“戏照”的流传,各个时期的优秀戏曲照片也随之成为戏曲爱好者和研究者的传统收集项目。 清代文人雅士玩戏照成风 早在清末光绪年间,在大城市中就有许多照相馆竞相开业。照相开始成为市民阶层娱乐消遣中的时髦之事。中国戏曲演出场景的照片,最早出现于西方摄影者在中国拍摄的作品中,比如1870年代英国旅华摄影家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1837-1921)的作品,及同时期在上海发行的英文杂志《远东》(The Far East)中收入的不少早期中国戏装照。 早期出于商业竞争的压力,一些照相馆发现了戏曲照片的市场前景,便把走红的戏曲演员请上门来,为其拍照,并把拍成的“戏装照”悬于门前,招揽顾客。已故著名京剧花脸演员袁世海在他写的《我的舞台生活》中回忆说:“我们常去的照相馆是大李纱帽胡同荣立照相馆和廊房头条的荣丰照相馆,那里照相是不需花钱的。他们将我们照的戏装像放大加印后出售赚钱。” 那时,一般人不愿意将相片拿出来做“幌子”,而戏曲艺员相反,需要这种不花钱的广告式宣传。所以在中国照相业形成之初,拍摄与戏曲有关的照片就成了大城市照相馆的经营品种。 随着“戏照”的流传,各个时期的优秀戏曲照片也随之成为戏曲爱好者和研究者的传统收集项目,在清代历史文献中与之有关的记载随处可见。1897年,时居上海的学者孙宝瑄在《望山庐日记》中写道:“买得伶人三盏灯者映像携归,此为余所赏而心醉者。”“三盏灯”是清末双盛合胜班演员,名噪一时。由此可见,清代文人雅士玩戏照成风。 “戏照”是戏曲表演过程和场景的记录。上个世纪初,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曾给戏曲下过一个简单定义:“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就是说戏曲是用歌和舞的形式表演故事。这里有三个关键词颇应注意:“歌”、“舞”和“故事”。歌舞是表演艺术展现形式,故事是指已过去的事。在中国古代的文化范畴里,搬演前朝的事,是文人避免影射之嫌常使用的一种表达技巧,因此戏曲在一定程度上是“古典形式”的再现,作为一种样式特征的中国戏曲和戏照,其美学意义也在于此。 18世纪中叶,中国南北地方戏曲繁荣发展,京剧(皮黄)逐渐形成,因此有“同光十三绝”、“清宫升平署扮相谱”等手绘戏曲造像和《大思志诚》一类“齣画”(戏出画)流传于世。及至清末,作为我国后来主要剧种的京剧艺术的兴起,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杨小楼、时小福等一批京剧演员名声大噪,其中这一代演员中杨小楼留下的影像最多。自从照相流行后,这些戏曲界名伶便成为光顾照相馆的常客。 据美籍满族女作家德龄所著《瀛台泣血记》一书中说,清末北京的“戏子”都很喜欢照相,当时有个唱旦角的“戏子”,得到光绪皇帝的赏识,光绪还曾向他索要过照片,可见清末戏曲照片盛行也与当朝统治者的喜好有很大关系。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发现的京剧演员照片和有关戏照及其他戏曲资料藏品,一些是原贮藏于寿康宫的紫檀木大柜中的,文博专家朱家溍先生认为:“寿康宫在清代的最后一位居住者是静懿皇贵妃(同治的妃),她在这座宫中收贮着很多明清传奇、曲谱。而又因她到民国年间还在世,所以还有很多新小说、剧本、剪报、以及许多京剧演员照片,看来这位贵妃是爱好戏曲的。” 多种多样的戏照 现在流传下来较早的一些戏曲照片,除外国人拍摄的照片以外,有1894年演员田际云、朱素云、路三宝中年时合影,1898年王瑶卿等人的《反串溪篁庄》戏照,以及著名旦角时小福1900年以前的便装照,这些都是中国戏曲史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贵影像资料。此外,还有清末名丑、曾任精忠庙首(相当于戏剧行业工会主席)刘赶三(1817-1894)的戏照数幅,大约摄于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此间刘赶三因在演出中借题发挥,抨击时弊,编戏词讥讽李鸿章卖国而遭监禁,因而刘的戏照又是中国近代史料的时政佐证。 谭鑫培被誉为京剧一代宗师,老生泰斗。他晚年与杨小楼演出的《阳平关》戏照,是北京丰泰照相馆所摄。丰泰照相馆1892年开业于北京琉璃厂,这家照相馆不仅擅长拍摄戏照,还在1905年摄制了三本戏曲电影片《定军山》,为我国自行拍摄电影之始。“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普及,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