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8 卷第9 期 岩 土 力 学 Vol.28 No.9
2007 年9 月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Sep. 2007
文章编号:1000-7598 -(2007) 09 -1914-05
路基下岩溶稳定性评价的模糊多
层次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
1,2 1 1
程 晔 ,赵明华 ,曹文贵
(1. 湖南大学 岩土工程研究所, 长沙 410082 ; 2.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广州 510735)
摘 要:影响高速公路路基下岩溶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且包含各种模糊信息。基于实际工程资料,综
合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建立路基下岩溶顶板稳定性评价的模糊多层次多属性决策模型;采用
Laagoven 和 Buckley 关于层次分析方法中权重比矩阵元素模糊化的建议,推导出权重比矩阵元素为三角模糊数的模糊权
值向量计算公式,再按照模糊平均加权方法 (F-SAW)得到每个评语的模糊效应值;最后以此结果进行模糊集排序,得
到岩溶顶板稳定性的评语。实际工程的应用结果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岩溶区路基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和方法。
关键词:公路工程;岩溶;稳定性;模糊多层次多属性决策
中图分类号:TU 457 文献标识码:A
Fuzzy multiple hierarchy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in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karst of roadbed
1,2 1 1
CHENG Ye , ZHAO Ming-hua , CAO Wen-gui
(1. 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
2. Huangpu Bridge of Pearl River in Guangzhou Co. Ltd., Guangzhou 510730, China)
Abstrac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tability of karst cave under highway roadbed contain fuzzy information and the influence
grade is not same.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data of a practical engineering, combined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fuzz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脂蛋白a叶酸等的相关性研究.pdf
- 肺炎球菌表面蛋白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原性研究.pdf
- 肿瘤-睾丸抗原spanx-c基因mrna在肝细胞癌中-世界华人消化杂志.pdf
- 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基因突变检测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注册.pdf
-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2011年版胃溃疡合并出血.doc
- 胃幽门螺杆菌检测技术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pdf
- 胃疡宁丸体内外抗幽门螺杆菌的试验研究-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pdf
- 胃癌发生过程中dna修复蛋白表达的意义-大连医科大学学报.pdf
- 背景资料遗传学基础知识.doc
- 胃肠道肿瘤分子检测及个体化治疗-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