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临终老人最后时光更有尊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临终老人最后时光更有尊严

让临终老人最后时光更有尊严   “临终关怀”是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料的服务,包括生理、心理等方面,使病人各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增强和维护。 南京400多个慈善义工团队中,有一支专项开展“临终关怀”的团队。这个团队的组成人员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个学院的学生,他们有健全的管理服务组织,6名核心成员均为年级或学院学生干部,是团队的核心力量。 一年前,我在参与该团队的活动时,听一位同学说,大学生其他慈善义工服务项目非常多,我们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冷门”的公益项目呢? 领队的负责人慈善义工陈羽同学做出回答:“这个项目源于我们在大一参加的一次敬老院慈善义工服务活动,在服务中我们发现,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大多患心衰、中风后遗症等慢性病,大医院不收治这类长期病人,养老院不能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居家养老确实给家庭带来很大负担和压力,那么对于这样一类患者,他们何去何从呢?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有一种专门针对这种老人的服务,叫作“临终关怀”。在了解到临终关怀在中国内地还属于空白领域后,我们决定选择这个项目,组建一个【牵手同行·生命关怀】慈善义工专项团队,通过我们的力量推动这个公益事业的发展。”她接着又说,“【牵手同行·生命关怀】慈善义工团队前调期间,针对项目,组织开展了主题为青春思辨会、社会调研、民意测评答卷等活动,同时,为了收集大量的相关信息,兵分四路走访了南京市民政局和相关基层民政福利事业单位,面向社区制定宣传计划等活动的准备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次项目开展的如何,调研是基础的基础。”在与她交流时,感觉到她的敏锐和果断,做事的认真态度以及他们对社会的担当和责任。 【牵手同行·生命关怀】慈善义工团队,2011年8月正式在金康老年康复中心揭牌,标志着这一慈善义工服务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金康老年康复中心位于鼓楼区石头城公园附近(距南京航天大学江宁校区20公里),是一栋5层旧式楼房,虽说破旧一些,但室内非常整洁、温馨,这里的医护人员把中心当家一样打理,走进病房,看到老人们对医护人员的微笑,真心感觉到医患一家人,让参与服务的慈善义工打心眼儿里崇敬。百余名慈善义工在该院院长潘女士的亲自过问下,分组、编队,因为他们将在这里开展长达半个月的全日制陪护慈善义工服务。服务期间,慈善义工做的工作包括给老人喂水、擦拭身体、鼻饲、导尿(帮老人收集尿液),也包括陪他们说话、下棋。此项服务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难度不大,但对大多从小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来说,压力巨大。首次走进病房,看到病床上瘦骨嶙峋的老人那深得几乎见骨的褥疮,一些慈善义工忍不住背过脸去。当真正面对即将要离开人世的临终老人时,他们看到了老人们渴望关怀却不敢信任的眼神,他们听到了蜷缩在病床上痛苦的呻吟,慈善义工感受着老人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与无奈,冰冷的感觉从内心里渗了出来。老人的一呼一吸都让大学生慈善义工们挂心,每一次皱眉都让年轻的大学生忐忑不安。 在病房门口遇到慈善义工小张,他主动与我闲聊对生命的感悟。他说:“我为老人服务时,好像触摸到了生命,感受到了死神的存在,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关乎着老人生命的进程。同时我也发现,与其他养老院每逢节假日志愿者络绎不绝相比,这里的大门鲜有志愿者问津。很多老人表情麻木,因为我们的到来和真情服务而绽开僵硬的笑容,有的老人甚至流下了热泪。老人们打开话匣子给我们讲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军旅生活、他们的家庭儿女。当这些老人和我们的慈善义工开心交流、亲情互动时,我看到的不再是即将走完人生路程、心如死灰的绝望老人,而是生命在暮年的美好绽放。” 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我刚从部队转业不久,社会上有两个文化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是1998春节晚会上,一首歌曲歌词很简单,但引起社会轰动,歌名为《常回家看看》。这首朴实的词句让人们不经意间想起我们这个民族传统的孝道。另一个文化现象是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热映,这一部近一半内容都是表现离休老人石老在家无所事事、郁闷中发泄怨愤的电视剧,何以会引起社会那么多人的共鸣?作为儿女要多关心父母,尤其是临终时,要给予更多的照料,不要到了最后,再让老人伤心流泪。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看惯秋月春风,最后步入“白发渔樵江渚上”的境界。如何让老人有尊严的离去是整个社会该关心的大事。关注今天的老人就是在关注我们的明天。今天不孝道,来日无人孝。 我来到正在给老人做头部按摩和心理疏导的慈善义工王磊身边,他服务的对象是一位年迈的刘奶奶,刘奶奶的几个孩子都毕业于南京大学,她对子女的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她希望孩子们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国家建设中,而不是陪着老太婆。说到这里,她坚毅的神情让慈善义工们佩服,刘奶奶还劝抱怨孩子的爷爷奶奶们:“孩子们不是不想来看我们,是没时间!”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