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第三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 * 现在的考试~~~~~~~~ 古代的考试~~~ 那么,考试制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隋以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禅让制:(选贤任能、试用考察)→原始社会 世袭制(世卿世禄、子孙相承)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 客卿制:(招贤养士、任能赏功)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 察举制:(乡评里选、郡县荐举) →汉朝(公元前206-220) 九品中正制:(中正负责、选人定品) →魏晋南北朝(206-220) 九品中正制: 魏文帝曹丕 187~226.6.29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bó]州)人 陈群 字长文 颍川(今河南许昌市)人 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这种官吏选拔制度由地方政府进行,选官标准全凭门第出身。两晋南北朝沿用,至隋文帝废止,行之四百年。 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九品中正制??? 想一想: 请同学们看书上14页小字内容。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晋书·王沈传》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西晋·左思《咏史诗》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只注重门第 隋文帝下令: “分科举人” 废除九品中正制 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将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正式创立了以公开选拔地选拔人才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隋文帝杨坚 标志 唐朝时: 基本特征 分科考试 择优录取 分类 常 科 制 举 进士科 明经科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 非常之人 常科考试程序:州府考试(初试)→尚书省考试(省试)→吏部考查量才任用 武则天 624.2.17----705.12.16 创设糊名制 开设武举 创立殿试制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唐代当时明经的录取率为十分之一二,进士的录取率为百分之一二。 考中进士虽难,但及第后易于飞黄腾达,因此被当时人视为”士林华选”。甚至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唯美。” 雁塔题名 大雁塔进士题名帖拓本 大雁塔 唐代进士及第后,要题名于大雁塔,考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登 科 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矣,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科举制的影响: 1、为隋唐时期的繁荣提供了人才支持 2、对以后的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影响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gǔ) 隋唐统治者创立和发展科举制度,一方面是为了选拔人才,另一方面又是为了控制人才。但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其统治。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位于西安兴庆公园内 自唐至宋,及元、明、清,中国科举制度吸引诸多远邦近邻。进士及第后,有的荣归故里,有的在中国入仕授官,有的在中国长期生活。阿倍仲麻吕,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进士及第后仕于唐,逝世于中国。 阿倍仲麻吕来华学经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