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威尼斯-迷失中国当代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迷失在威尼斯-迷失中国当代艺术

迷失在威尼斯:迷失中国当代艺术   威尼斯双年展开展之际,中国当代艺术家们蜂拥而至,以至于“普通话几乎成为(威尼斯)主要语言了”。 5月底6月初,中国艺术界突然变得有点冷清。春和景明的日子里,大规模的当代艺术展览在数量上急剧减少,微博却逐渐热闹起来,而“威尼斯”成了毋庸置疑的关键词。一位艺术从业者在现场说:“威尼斯到处都是中国人,普通话几乎成为主要语言了。” 威尼斯双年展于6月1日至11月24日在意大利的水城举行,5月29日至31日是其预展时间。据统计,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是其百年历史上中国项目出现最多的一届。除了官方支持的中国馆一如既往地不吝惜空间派出了多达7位艺术家,由中国艺术家组成的大大小小平行展有近十个,包括评论家王林策划的“未曾出现的声音”、吕澎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奥利瓦策划的“历史之路”、艺术家张玮和喻高策展的“心·跳”、美术馆从业人员梁克刚等人策划的“无常之常”、肖戈策划的“大运河”,以及一个名为“文化·精神·生成”的独立项目,包括“重探”和“放大”两个群展部分……据悉,本次威尼斯双年展参展的中国艺术家达到数百人,其中仅王林策划的平行展“未曾出现的声音”就有150名艺术家参加。也有些艺术家推出了自己的个展,事实上,本次双年展主题展“百科宫殿”中就有来自中国大陆的阚萱、郭凤仪和来自中国香港的林雪之参与,其他国际性群展里的中国艺术家更是难以统计,比如艺术家展望和蔡国强都参与了与玻璃相关的展览Glassstress。甚至连肯尼亚国家馆里都涌入了8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或许正如喻高所说,“每个艺术家心中都有一泓威尼斯”。中国艺术家此番似乎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蜂拥至地中海北岸的这座岛屿。在西方世界陷入经济危机的惨淡阴云中时,中国艺术界以源源不绝的财力,租下威尼斯城里的大小空间。以这种“占领者的身份”,中国策展人希望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一路走来的历史,更争相希望让他们能看到更多面的中国当代艺术。尽管展示者自身或许依旧常常陷于学术的困惑、抱团的吸力、资本的推搡中不能自已。 作为顶着最大名头的艺术双年展之一,这是一场学术之约,更是一场国家主义和商业主义的约会。当代艺术似乎从未逃脱这两者的影响,但也不能就此将之视为理所当然。 资本喧嚣 商业、市场是围绕着威尼斯双年展的外部环境。实际上,100多年前早在双年展开办之初,培育现当代艺术的市场便是其重要目的。而在1968年之前,威尼斯一直设有销售办公室,帮助艺术家销售作品,并抽取10%的佣金,双年展和商业密不可分。直至1968年,左翼学生和知识分子闹起革命反对双年展成为富人的游戏,双年展的董事会决定禁止在主场馆内进行销售。自此,双年展的取向日渐独立于市场趣味,后来发展出的主题展也奠定了其学术立场。 即便如此,资本始终是艺术界一只有力的推手。威尼斯双年展作出一个与商业刻意保持距离的姿态,却也“养肥”了与威尼斯相距不远、差不多同期举行的巴塞尔艺博会。不少艺术家在这里办展,隔周便出现在巴塞尔的柜台。而资本在整个双年展中仍然如影随形,各个国家馆、平行展的赞助商拥有很高的话语权,甚至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主题展也常常需要艺术家自行寻找赞助人,所以画廊等投资人也有在威尼斯双年展的官方网站的布告栏里,张贴有166条场地出租信息。点开第一条出租方的官网,这一名为“波拉尼宫殿”(Palazzo Bollani)的3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赫然已被某两位中国艺术家租用。 “这个城市靠双年展挣钱,不断地搞双年展。”艺术家杨诘苍曾经参与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邀请的“广东快车”项目,他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展览都是要付钱的,要租用他们(威尼斯方)的厅,租用房子,运输本身也很困难。我是负责打理广东快车项目的。我们钱不够,我们就找中国的海运公司运到威尼斯。到了威尼斯,从展厅里都能看到我们的集装箱,但拿不出来。你拿出来的话,要通过他们提供的两个公司的其中一个,价格还是很贵。他们不开放,这个岛是他们的。最后开幕前两天,我们没办法,千方百计搞到了钱,把钱给了他们。” 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是世人对于水城的最深印象,而在杨诘苍的回忆里,这个半浮半沉于海上的都市,依然凭借艺术的魅力做着稳赚不赔的买卖。 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扎堆平行展现象,一方面是与威尼斯近年的经济状况有关,另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国内资本对于艺术的关注日渐热切。自1993年以来多次来到威尼斯的艺术家方力均盛赞了资本在艺术推广上发挥的作用:“现在大家对当代艺术熟知和认可程度不一样,可能有很多钱用在这个上面,大家做起事来相对要方便一些。” 中国艺术家对于威尼斯双年展始终情有独钟,而威尼斯双年展确实曾经展现过其魔幻的魅力。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或许就是1964年劳申博格获得威尼斯双年展大奖,为美国艺术确立了世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