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归园田居》(其一)美因探析
《归园田居》(其一)美因探析 摘 要:《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田园诗中颇具代表性的诗篇。全诗运用比喻、白描、抒情等艺术手法,从回归原因、描绘风光、抒发感受等方面,表现了田园风光的诗情画意和诗人内心的美好感受。本文主要从写作手法上探究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田园诗 比喻 白描 抒情 真实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彻底回归田园的生活写真,是诗人作为田园诗派一代宗师颇具代表性的诗篇。这首诗以其“外枯而实膏,似淡而实美”的特质,为后人所尊崇。那么,这首朴实无华的小诗,究竟美在何处?下面,本文试从写作手法上,探究其艺术魅力之所在。
《归园田居》(其一)从结构上看,主要表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叙述归田原因、描绘田园风光、抒发回归感受。在表现这三方面内容时,作品基本上依次运用了比喻、白描、抒情的艺术手法,生动而真实地表现了诗人回归之初的内心体验。
一、比喻美,形象贴切
回归田园,是诗人适性之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回到与自己本性相契合的山水田园,诗人内心充满舒畅惬意的美感,真是见山山含笑,见水水有情。这种美好的感受,作者借贴切的比喻来表达。
1.逃离“尘网”“樊笼”之美
诗作中有以下几处运用比喻的句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中“尘网”“樊笼”两个喻词,形象地再现了官场污浊黑暗、关系错综复杂、束缚人性的特点。在东晋那个动荡黑暗的年代,腐败堕落的官场如同一张结满了灰尘的大网,网去了人们的真诚与良知。人人为了一己私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在这样令人窒息的环境中,诗人的正直与坚守显得与众人是那么格格不入。他淳朴善良的天性、与自然山水一样澄澈的心灵,在黑白颠倒的世人眼里,近乎愚钝、笨拙。而且,这样的氛围,使他出仕之初“猛志逸四海”的人生理想难以实现,令他“有志不获骋”。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这一切,让本色的陶渊明度日如年,如同住在牢笼一般,痛苦不堪。而“尘网”前的修饰语“误”字,表明自己对当初选择出仕的懊悔;“尘网”后一句中的“三十年”,则是对自己十三年官宦生涯的一种夸张性写法,既写受“樊笼”煎熬之久,又写受“尘网”蒙蔽之深。今天终于挣脱“尘网”、冲出“樊笼”,身心的舒展无与伦比,重获自由的喜悦,寓于对官场极度厌恶的贴切比喻之中。
2.回归“旧林”“故渊”之美
“羁鸟”“池鱼”两个词,是诗人的自比。笼中鸟也好,池中鱼也罢,它们都离开了自己生存的空间,失去了飞翔与畅游的自由,它们对“旧林”“故渊”的思念,出于本性,发自内心。“旧林”“故渊”,即诗人所谓的“丘山”,它们是广阔的山林江河,是无际的田野、静静的村庄,是不受约束、无需做作的精神上的自由呼吸。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唤起了读者丰富的想象:鸟儿在山林中才能获得飞翔的骄傲,鱼儿在深水中才能展示穿行游动的灵性;我们质性自然的诗人,只有回到适性的田园,才能体会到恣意快慰的生存乐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羁鸟”“池鱼”两个比喻词,既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昔日在官场中身心上的压抑,又传神地表现出诗人此刻如同鸟儿出笼、鱼儿归渊的那种豁然与轻松。
因此,可以说,本诗中的几处比喻,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它们既是对黑暗官场深恶痛绝的控诉,又饱含对自由生活的热烈讴歌。一般而言,叙说原因的语句在诗歌创作中容易流于呆板,但此诗中由于诗人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这“原因”的叙说充满了灵性,蕴含了鲜活的美感。
二、白描美,淡远深邃
陶诗的美,美在朴素淡雅,不加雕饰而诗意隽永,其成功的秘诀得益于白描手法的运用。白描本是一种绘画技巧,指仅用墨线勾勒物象而不施以彩色的画法。后来用以指文学创作上采用简练朴素的文字加以描摹,不注重华丽词藻与渲染烘托的笔法。即鲁迅先生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归园田居》(其一)写常景、用易字、抒真情[1],无一字华丽而清新美丽自在。
1.屋舍环境之美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一句,用简笔勾勒出屋舍概貌:宅院不大,占地也有十亩左右;草屋不多,也有八九间供居住使用。“八九间”“十余亩”这枯燥的数字,一经诗人感情的浸染,就使诗句活跃起来,其中包含着乡间生活的散适、淡泊及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而且这些不定指的数量词,很符合农村人说话口吻,里面透露着自足自乐的生活情调。陶渊明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从简陋的生活中感受到精神上的美好,“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他对屋舍环境真实而诗意的描绘。说它真实,是因为榆柳桃李,本是农村家庭房前屋后常见的树木;说它富有诗意,是因为他把这些树木写得有形有色,富有情态:屋后,夏日的榆柳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为小屋撑起一把巨伞;堂前,桃树李树春华秋实——春天桃花艳如霞、李花白似雪,秋日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