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状刍议.docVIP

中国戏曲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状刍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戏曲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状刍议

中国戏曲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状刍议   戏曲现代化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不揣浅陋,尝试简要回答以下问题:何谓现代戏曲?怎样理解现代性和戏曲化?戏曲为何要现代化?要怎样的现代化?一百多年来,戏曲在现代化道路经过了怎样的探索?提供了怎样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今天的戏曲发展存在怎样的问题?原因何在?等等。 一 “现代戏曲”作为一个和元杂剧、明清传奇、古典地方戏并列的戏剧文体概念,首先由吕效平先生提出来,作为对一百多年来中国戏剧人在追求戏曲现代化过程中结下的累累硕果的理论总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1]按照我的粗浅理解,“现代戏曲”不是指存在于现代社会的所有戏曲,也不一定是以现代生活为题材的戏曲,而关键是现代人改编与创作的具有现代精神、表达现代观念的戏曲。 现代观念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包容的观念。包括传统社会形成的至今仍有生命力的观念,也包括现代社会形成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新观念。因此,现代戏曲的主题不再是传统的忠孝节义,尽管抽象意义上的“忠孝节义”仍有可以继承的价值,但具体的绝对的忠孝节义则是需要考量和审视的了。现代戏曲中,无论是古代题材还是现代题材,无论是神话题材还是现实题材,反映的都是现代人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新思考。 现代精神应该是运用理性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独立自由精神。因此,现代戏曲不再是对既有价值的不断确认和反复论证,而是对一切既有价值的不断地质疑。吕效平先生认为,“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人在自然领域、社会领域和精神领域摆脱奴役,获取自由。”因此,现代戏曲的精神本质,“是‘人’的发现与解放,是创作的精神自由的状态。”[2]这一认识是非常有见地的。 现代戏曲形式上必须是充分戏曲化的。所谓“戏曲化”,笼统一点讲,就是“歌舞化”,但这里的“歌舞”不是西式的和其他民族的歌舞,而是运用中国戏曲唱念做打表演体系所形成的具有各地方剧种特色的歌舞。当然,戏曲的特征还有其他种种,如虚拟与程式相结合的表现手段,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的讲述手段,都是戏曲化的重要内容。 总之,现代戏曲,在观念上必须是充分现代的,在形式上必须是充分戏曲化的,是充分地利用戏曲的艺术手段表达、反映现代人的精神生活的戏曲。迄今为止,可以称得上“现代戏曲”的,有一大批成功之作。其中成就较高的代表作有:莆仙戏《春草闯堂》《团圆之后》《新亭泪》《秋风辞》,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皂隶与女贼》,川剧《易胆大》《巴山秀才》《夕照祁山》《红楼惊梦》《欲海狂潮》《死水微澜》,昆曲《十五贯》《李慧娘》《南唐遗事》《血手记》《景阳钟变》,京剧《司马迁》《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曹操与杨修》《凤氏彝兰》《成败萧何》《欲望城国》《金锁记》《孟小冬》等等。 有论者以为,戏曲是历史上形成的古典艺术,自有它的价值,有必要按照现在的观点“现代化”吗?所谓“现代化”让戏曲的优秀遗产都流失了,“现代戏曲”已经不是“戏曲”。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没有外敌入侵,我们中国会在自己的道路发展得很好,也会慢慢地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同样,如果没有外来文化的进入,中国戏曲也会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得很好,也会不断地新陈代谢下去。 也许真是如此,然而历史是无法假设的。我们在外力的推动之下,不得不走向了现代化之路,这是一条文明的不归路。如果这条路是错误的,那就是全人类的错误。 戏曲要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不可逆转的历史选择,也是戏曲自身发展的需要。就像中国要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不可逆转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样。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戏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整个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那么显然戏曲是不可能自外于时代、自外于世界、自外于观众的。哪怕现代化道路是一条错误的道路,我们也不得不走下去。 所以戏曲不是要不要现代化的问题,而是要怎样的现代化的问题。选择一条我们自己认为适当的现代化道路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今天对当代戏曲发展状态有这样那样不满意,关键不是现代化带来的,而是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不当,或者是现代化的不够充分所致。 二 一百多年来,特别是在20世纪上半叶,至少形成了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戏曲现代化之路。[3]以京剧为例来说,第一种是以梅兰芳、程砚秋等为代表的传统京剧艺人,为了使传统京剧能够为现代社会所接受,他们强调京剧表演技术的锤炼与守成,同时在此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内容革新,其中的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荒山泪》、《春闺梦》、《锁麟囊》;这是一种“中体西用”的现代化之路。第二种是以田汉、欧阳予倩、焦菊隐等为代表的新文化人,以现代文化眼光对传统京剧的思想内容进行改造,同时注意尊重、化用传统京剧的技艺形式,其中的代表作有《江汉渔歌》、《谢瑶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