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颜柳欧赵书法教学_
横和横的变化 欧体的横画平稳有力。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大法。写横画时要锋先笔后,逆势涩进,令笔画丰实。 楷法虽以“画平竖直”四字为律,但决不是平直机械地排列,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横之平,指势而言,有了轻重、粗细、曲直的变化,不但能够产生笔力,还可以产生韵律、点画就会生动起来。 竖和竖的变化 欧体的竖画除常见的悬针竖、垂露竖以外,还有上尖竖,即露锋入笔,稍作转笔后径直竖下,这也是欧体的独创。 撇和撇的变化 欧体的撇除常见的长撇、短撇、回锋撇、兰叶撇外,还有入笔强调停顿的屈头撇。 写长撇,向左下斜行,出锋时,势微曲而力匀。当腕送,决不可以指头挑剔,而作虚尖斜拂。写短撇时用逆势切入后,稍一顿挫,即向左下斜出,以轻捷劲利为胜。 捺和捺的变化 欧体的捺画通常较直,也有少数呈微弧状,至尾端顿笔前与顿笔后的过渡含蓄自然,一气呵成。 捺法,是书法用笔中的主要笔画。捺法势宜开张,一波三 折(起笔向右上为一折,中驻向右下为二折,末笔平出为三折)。 折和折的变化 欧体的折画即不作圆转,也没有过于外露的棱角,而是果断而又含蓄。 折以成方,是欧体的主要笔法。“折”又分为右折和左折两种。 右折:引笔右行,至折角时以腕法将锋提至画的右上角,以笔不离纸为度。然后迅速翻笔,笔锋在纸面上作一暗圈,将锋由阴面翻到阳面。然后顺势朝右下作点,稍一挫动笔锋(调锋后)再引笔下行。 右折称之为“提翻法”。此法较难,初学者可分两步练习:第一步先练横画收笔之提和竖画发笔之顿;第二步再练提翻时的暗圈动作。难就难在作暗圈须“笔不离纸”,其实这种动作无非是在转折时将两笔吻合得自然些罢了。折法宜干净明利,竣快爽捷,提翻动作要轻捷。如提得太高,超出画外,翻笔后即形成“扛肩”;如不到翻就向下作斜横落点即形成“塌角”;如提翻时犹豫不决,墨迹即渗透外画外而形成“鹤膝”。这是右折时常见的误笔。 左折:引笔向下,至折角时以腕法将锋提至竖的左下角,以不离纸为度。然后迅速侧势一翻,笔锋在纸面上作一暗圈。翻笔后顺势朝右下切入作点,点后逐步顿挫笔锋向右上挑出。 钩和钩的变化 欧体钩不作回锋钩,除横折钩作顿笔钩出以外,其余的钩画都在前笔的基础上转锋顺势钩出,尤其是竖弯钩,履端边重按、边钩出,特征显著。 挑和挑的变化 欧体的挑画短促、果断,不拖泥带水,但又显得沉稳、安祥。 《九成宫》特色笔画 三、心临法。在脑海里设一张纸、一支笔来临习范字,也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被每一位学书者于无形中运用。当临习法帖时,先观范字,加深理解,而临习落笔之时便在脑海里有对范字“演习”或“放影”的过程,即便是瞬息即逝。这与“意在笔先”的书论不谋而合。其实,在众多的休息、闲暇之余,我们若能有效利用“心临”之法,进步往往会在下一次实临中显露出来。 四、意临法。这是临习法帖气韵、意境的方法。被众多书家广为运用。临习法书时不求一字一画肖合形毕,但求整体气韵生动自然。这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临习方法,不适于初习者运用。 五、创作临习法。有的书本称之为“集古字”。选取法帖中的字进行“移植创作”,或对联,或条幅,或扇面。能“箭”临帖与创作之“双雕”。王羲之行书名帖《圣教序》便是由僧怀仁集王字而成。这种临习法能有效消除临帖乏味的,心理弊病,提高对碑帖的兴趣与感知能力,是一种于习书者深为喜爱的方法。 六、临摹互补法。传统的“临摹互补法”为用毛笔(硬笔)先摹后临的方法。笔者在此介绍当今社会悄然兴起的一种新的“临摹互补法”——先用硬笔勾摹出范字的“骨架”。然后再用毛笔在“骨架”上“加肉”。 先摹写的“骨架”正是结体美观的硬笔字,再加肉”而表现出的点画形态又是对范字的“再生”过程。这种方法既习了硬笔字,又练了毛笔字,确是一种既简单易行又一举双得的好方法。 “临摹用功,是学书大要”。学书者视临帖为日课,潜心修研、方法适宜,细心用脑,临帖遂能事半功倍。 临帖境界:眼到、手到、心到 “眼到”。这一层次即是唐代孙过庭所谓的“察之者尚精”。对法帖中字的用笔、结构、章法要详察细审,既要在静态上把握笔画形态,又要在动态上理解点画间的呼应关系。在结构上既要看到线条本身在空间中的安排,又要对空白的分布予以重视。而在整体章法上,要注意原法帖的字间行距,欹正关系,润燥疏密等因素。许多临习者只得粗枝大叶,整体看去,似乎与原帖相去不远,但在细微处则失之甚多,这和抄书并无区别。能否做到“眼到”决定了能否“手到”,因此临习者不能盲目机械地照临,应多读帖,多观察。 “手到”这一境界是在临帖过程中最具基础性的环节。孙过庭说:“心不厌精,手不厌熟”,所谓“手到”不仅是指临得形似,而且要神似,要做到形势相似,下笔自然要缓慢但要写出神气来,则非熟练迅速(相对而言)不可。而二者又是一对矛盾。务必精熟,才能迟速有度。 事实上,“手到”的境界对于一个学书法的人来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CM 1021.135-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桑椹.docx VIP
- 合肥南站枢纽方案.pdf
-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公司年度颁奖晚会主持词与公司年终工作总结2合集.doc VIP
- GB/T 27726-2011_热塑性塑料阀门压力试验方法及要求.pdf
- 医学生全国水平测试题库.pdf
- 2025年东莞实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第十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课件.ppt VIP
- 基于模糊控制的智能浇灌系统设计.pptx VIP
-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精要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