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拿基本手法(media)幻灯片
运动关节类手法 运动关节类手法是指使关节在功能范围内被动活动的各类手法。当关节或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病变后,往往影响其关节的正常活动,则必须通过被动活动,达到恢复其功能的目的。 摇法(头颈部摇法、肩部摇法、髋部摇法、踝部摇法、腕部摇法、腰部摇法): 以关节为轴心,使关节作被动环转活动的一类手法,称为摇法。 背法将患者背起,通过患者自身重量对脊柱进行牵引,再结合抖晃颤动,称为背法。由于它是牵引与抖晃相结合的覆合方法,故有些文献将其归入覆合手法类 动作要领 (1)颈项部摇法:用一手扶住患者头顶后部,另一手托住下颌,作左右环转摇动。 (2)肩关节摇法: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作环转摇动。 (3)髋关节摇法:患者仰卧位,髋膝屈曲。医者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扶住膝部,作髋关节环转摇动。 (4)踝关节摇法: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握住大拇趾部,作踝关节环转摇动 动作要领 摇法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 临床应用 本法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项、腰部等。对关节强硬,屈伸不利等症,具有滑利关节,增强关节活动功能的作用。 摇 肩 背法 动作要领:医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医生两肘套住患者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挺臀,将患者反背起,使其双脚离地,以牵伸患者腰脊柱,再作快速伸膝挺臀动作,同时以臀部着力颤动或摇动患者腰部。操作时臀部的颤动要和两膝的屈伸动作协调。 临床应用 本法可使腰脊柱及两侧伸肌过伸,促使扭错之小关节复位,并有助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对腰部扭闪疼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常用本法配合治疗。 扳法 扳法类手法是使各关节活动范围突然加大,使关节复位或使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的一类手法。扳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性质同摇法,属于被动运动手法。它是正骨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 由于各关节活动范围和手法目的不同,扳法种类较多,分为颈椎斜扳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寰枢关节扳法、扩胸后扳法、胸椎对抗复位扳法、直腰转扳法、腰部侧扳法、腰部后伸扳法、腰部后伸斜扳法、腰部旋转复位法、肩关节上举扳法、肩关节内收扳法、肩关节后伸扳法、肩关节外展扳法. 拔伸法???? ??? 拔伸即牵拉,牵引的意思,故拔伸法又称牵引法。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用对抗力量将关节或肢体牵拉,使关节间隙增宽,称为拔伸法。拔伸类手法在中医骨伤科应用广泛,它是治疗各种骨折、脱位的基础手法。 根据操作方式与作用部位的不同,分为颈部拔伸法、肩部拔伸法、腕关节拔伸法、指间关节拔伸法、腰部拔伸法 头颈部拔伸法:患者正坐。医生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拇指顶在枕骨下方,掌根托在两侧下颌角的下方,并用两前臂压住患者两肩,两手用力向上,两前臂下压,同时作相反方向用力。 肩关节拔伸法:患者坐姿。医生用双手握住其腕部或肘部,逐渐用力牵拉。嘱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有一助手帮助固定患者身体),与牵拉之力对抗。 腕关节拔伸法:医生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下端,另一手握住其手部,两手同时作相反方向用力,逐渐牵拉。 指间关节拔伸法:用一手捏住被拔伸关节的近侧端,另一手捏住起远侧端,两手同时作相反方向用力牵引。 本法操作时用力要均匀而持久,动作要缓和。 挤压类手法 用指、掌或肢体其它部分按压或对称性挤压体表,称为挤压类手法 拿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它四指罗纹面着力,作对称性相对用力,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提捏动作,称为拿法。有捏而提起谓之拿之说 按法(指按法、掌按法、肘按法、屈指按法): 用指、掌、肘或肢体其它部分着力,按压在患者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揉动,按而留之,称为按法,分指按法、掌按法等? 拿法 动作要领: 操作时,用劲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 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他手指相配合,捏住施术部位的肌肤或肢体,腕关节适度放松。以拇指同其余手指的对合力进行轻重交替,连续不断的捏提并略含揉动. 要求及注意事项 1.拿法中含有捏、提并略有揉的动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操作。 2.动作要协调连贯,富于节奏性。 3.拿法同捏法一样要求手指的对合力。 4.注意动作的协调性,不可死板僵硬。肌腱及腱鞘。其中以捏法为基础,其余二法为辅助,宜将三者只有稳定的对合力,才能体现其功力。初习者不可强力久拿, 以防伤及腕部及手指的屈肌腱及腱鞘。 临床应用 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 根据施治部位的大小宽窄程度而宜灵活掌握拇指与其他手指数量多寡的配合,甚至可两手同时操作。 按法: 动作要领: 按法操作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6 Rain or Shine (第3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pdf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尺规作图(2024年7月).docx
- 股市风险预警机制-深度研究.pptx
- 政策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PPT.pptx VIP
- 5.0MPa路面抗折混凝土配合比.docx VIP
- 17J927-1 车库建筑构造(OCR).pdf VIP
- 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HIV筛查实验室管理手册_精品.doc
- 2025年春季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1975字).docx VIP
- 渤海水泥厂包装车间除尘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