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生儿PICC介绍与维护
新生儿PICC导管留置期间的问题及处理 导管堵管 原因:血栓形成、脂肪乳剂沉淀、药物配伍禁忌。 重在预防: 使用正压输液接头 掌握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技术 1.9F导管禁止采血、输血 设药物配伍禁忌表,更换药物时充分冲洗导管 输注脂肪乳、输血浆、白蛋白、TPN等前后以生理盐水冲管。 新生儿PICC堵管的处理 检查导管是否打折 用10ML注射器缓慢回抽,且不可暴力推注 确认导管尖端位置 溶栓 步骤一:接三通→开通导管和10ml注射器→使导管内形成负压→关闭开关 步骤二:开通导管和尿激酶注射器→因负压作用尿激酶进入导管→药液保留导管内20分钟或以上 酌情拔管 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 机械性静脉炎原因: 导管反复摩擦静脉壁有关 手套滑石粉 预防:减少穿刺次数、用镊子送管 处理:抬高患肢、红外线灯照射、硫酸镁湿敷、喜疗妥外涂 细菌性静脉炎原因: 无菌操作不严格,红、肿、痛、分泌物及发热 处理:抬高患肢、硫酸镁湿敷、抗菌消炎贴膜、百多邦及安多福外敷 新生儿PICC导管移位 表现:阻力感无法送管,导管蛇样弯曲,回抽血困难。 原因: 纵隔移位 胸腔 压力的改变 不正确的导管固定 预防和处理: 选择最佳血管,准确测量 调整体位,使上肢与躯体垂直,稍作停顿后再行送管,遇阻力时误强行推入 哭闹时给与安慰奶嘴或镇静剂,安静状态易于送管;注意保暖 导管鞘在导管送到预留长度后再退出 新生儿PICC其它并发症 穿刺点渗血、水肿 心律失常 静脉炎(机械性、血栓性、感染性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导管体内断裂、破损 穿刺点过敏 PICC导管脱出 腔室综合征 新生儿PICC的维护总结 置管后24小时内:减少置管测肢体的屈伸活动及用力活动 穿刺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敷料 更换敷贴及肝素帽每周1~2次 凡是有取下接头的操作,就必须更换接头 观察:穿刺静脉走形有无红肿、条索感、发热等感染症状。导管外露长度,测量臂围,并记录。 用高浓度、刺激性等特殊药物的前后均必须冲管 加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推药:前后均要用生理盐水冲管 冲管:1次/6小时 封管:肝素浓度1~10u/ml 严禁用10ml以下注射器 Thank you! 需详细讲解 TPN是全胃肠外营养 是相对不是绝对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新生儿PICC使用 及维护 新生儿常见的疾病 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 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 新生儿病毒性呼吸道/胃肠道疾病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脐突出、腹裂 先天性心脏病 新生儿疾病的治疗 短期脐静脉导管 中期或长期静脉输液治疗 非生理PH药液治疗 高渗营养支持治疗 有刺激或坏死性质溶液治疗 常见的治疗药物 常见的刺激性药物 常见的发疱性药物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 阿昔洛韦 甘露醇 肠外营养药物 钙制剂 钾制剂 多巴胺 10,20,50%的葡萄糖制剂 新生儿使用钙剂后渗出 外周静脉输营养液外渗引起组织坏死 导致血管损伤的因素 药物的特性对血管的刺激,可导致化学性静脉炎。药物的外渗,可造成组织的损伤坏死不可逆。 药物的PH值: 血液PH值为7.35-7.45,pH6.0-8.0对静脉内膜刺激小,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 药物的渗透压: 血浆正常的渗透压为240-340mOsm/L,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 外周和中心静脉 静 脉 近似直径 图解尺寸 长 度 头静脉 6mm 38cm 肘正中静脉 6mm 6cm 贵要静脉 8mm 24cm 腋静脉 16mm 13cm 锁骨下静脉 19mm 6cm 无名静脉 19mm 6cm 上腔静脉 20mm 7cm 新生儿血管系统 新生儿PICC PICC的全称 Per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过外周静脉插入到中心静脉的导管。 PICC的定义 它是一种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中心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2个月)。 PICC穿刺的静脉选择 原则:表潜外周静脉,走行顺直,阻力小,静脉瓣少;血管充盈、易触及、易固定。 新生儿:PIC导管通常插入贵要静脉、头静脉、头皮静脉或隐静脉。要根据小儿的体型和发育程度选择最合适的静脉。 贵要静脉--管径粗,路径直,静脉瓣少,上臂与身体成90度角时,更容易穿刺。 头静脉----前粗后细,高低起伏,汇入上腔静脉时呈一定的角度,可能导致导管推进困难。导管易反折进入腋静脉、颈静脉。 颞浅静脉--易于观察,无静脉瓣,无碍四肢活动;不易固定,接近动脉。 PICC置管——尖端位置 导管正确位置 导管尖端位置: 上肢插入——上腔静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