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探究
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探究 摘 要:用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龙川坪岭头遗址5粒完整的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龙川古稻多数性状与野稻及早期古稻不同,比较接近籼、粳稻类;与籼稻有较近特征,与粳稻更相似,显示出龙川古稻的栽培稻性质;龙川古稻属于倾粳稻类型的栽培古稻。
关键词: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古栽培稻;考古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8.021
由于岭南地区气候湿热,史前遗址中的古稻极难保存,古稻作遗存发现很少,粤东地区更是未见发现史前古稻的报导。由于资料贫乏,对岭南古稻研究甚少,粤东古稻研究更是缺乏。2006年,我们在查阅《中国文物地图集/广东分册》[1]和《龙川县文物志》[2]时偶然发现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坪岭头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土一批古稻米。这引起了岭南栽培稻起源与分化研究课题组的高度关注,随后查阅相关考古报告和研究文献,均不见提及龙川古稻材料,可见这批珍贵材料至今没有公开报导,更没有进行科学研究。2006年12月,我们专程前往龙川县进行稻作考古,并在龙川县博物馆的陈列柜中见到了坪岭头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古稻米标本。在地处粤东的龙川县所发现的史前古稻材料,弥足珍贵。龙川坪岭头古稻的研究十分重要,对分析岭南地区栽培稻的演化与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学术界重视。
1 材料和方法
1.1 遗址概况与材料
坪岭头遗址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紫市镇仁里村,面积约2 450 m2,20世纪70—80年代曾试掘30 m2,文化层厚1.5 m,出土石斧、石锛、石刀、石镞等50余件石器和泥质方格纹陶罐、陶访轮等,还发现有部分炭化稻米粒。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出土遗存属于石峡文化,年代距今约4 000—3 000年[1-2]。本研究对出土稻米进行了观察。
龙川古稻破碎严重(图1),可供观察分析的只有5粒,全为炭化米。其中4粒形态完整,由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博物馆提供。
参照系为普通野稻、粳稻、籼稻和八十垱古稻[3-6],由中国农业大学提供。
1.2 方 法
笔者只对其中5粒形态完整的炭化米(图2)进行研究, 每粒古稻米顺序编号,在体视镜下用测微尺逐粒测量长、宽、厚。量纲单位mm,精度取小数点后1位,计算精度为小数后2位。
炭化米粒长乘以1.522 5,粒宽乘以1.300 4,粒厚乘以1.185 8系数,将其转化为新鲜稻谷[7];炭化稻则仅将粒长加7.67%收缩系数,转化为新鲜稻谷,以便在相同条件下与参照系进行比较研究。经过鲜谷指标复原后,用普野,籼稻和粳稻粒型判别函数对4粒古稻进行判别。
稻种间形质的距离测定,先将数据总体标准化,然后按欧氏距离公式进行测定。
ED=■
ED为欧氏距离;i为性状;j,k为种群。
粒型的属性判别[8],依以下函数公式计算:
f1=-175.3+48.836 2X1-3.959 1X2
f2=-131.086+39.816X1-2.479 5X2
f3=-96.516 1+32.280 3X1-1.561 5X2
f1,f2,f3分别为野、籼、粳的判别函数,粒型属性属于三者中的数值最大者。
X1为谷长,X2为谷质量。
谷质量=3.623 8×■
2 结果与分析
2.1 龙川遗址古稻特征
龙川古稻特征如表1和图3所示,其特点如下。
龙川古稻特征,与4个参照系比较,可从表1看出。古稻的谷长7.63 mm,比参照系中最长的普通野稻的8.56 mm还短0.93 mm,可认为二者基本相同。谷宽3.06 mm,则比参照系中最宽的粳稻3.34 mm还窄0.28 mm,谷厚为2.30 mm,也比最厚的粳稻2.28 mm厚0.02 mm。谷质量24.47 mg。其长宽比为2.50,处于籼、粳之间,显出一种籼粳中间类型状态。
2.2 龙川古稻的粒型分析
经过鲜谷指标复原后,用普野、籼稻和粳稻粒型判别函数对4粒古稻进行判别,结果显示其中1粒类似普野,1粒类似籼稻,2粒类似粳稻,4粒群体平均值判别形似籼稻。
谷长7.63 mm,处在八十垱古稻和粳稻之间,比普野和八十垱古稻短;谷宽3.06 mm,处在籼、粳之间,大于普野和八十垱古稻;谷厚2.30 mm,与参照系中最厚的粳稻2.28 mm相近;谷质量24.27 mg,也接近于粳稻的24.75 mg;长宽比为2.50,处在籼稻、粳稻之间。结果表明,古稻多数性状与野稻和早期古稻不同,比较接近籼、粳稻类。
2.3 龙川古稻与参照系的形质欧氏距离分析
通过距离测定,龙川古稻与4个参照系稻种的形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策略与实践研究.docx VIP
- 投标服务承诺书(20篇).docx VIP
- 七年级英语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沪教版五四学制2024 Starter~Unit 1】(上海专用).docx VIP
- 李白按年龄顺序写的诗.docx VIP
- 2025年四川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 高频精选:京东快递员ai面试题及答案.doc VIP
- 高频精选:京东快递员ai面试题及答案大全.doc VIP
- 吉林省中药软片炮制规范.pptx VIP
- 名著阅读《湘行散记》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共9页).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