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时代该如何应对微博侵权
微时代该如何应对微博侵权 【摘要】近年来微博发展风起云涌,一方面把人们带入“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让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在微博上发表观点、交流信息甚至进行社会交际;另一方面也成了侵犯他人权利的载体,如何引导微博兴利除弊、健康发展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微博;侵权行为;维权成本
截至2012年底,我国微博用户达3.09亿,位列世界第一位,微博俨然已成为继论坛、博客之后,人们分享信息、人际交往最炙手可热的工具。
一方面,微博领先传统媒体成为传播信息最快的平台;另一方面,微博也成为社会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重要载体。
然而,在微博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其自身特点以及业内法律意识的淡薄等因素,微博侵权事件渐呈多发态势。
一、微博侵权的主要类型
目前在理论界和司法界对于微博侵权如何界定仍存在着不少争议,但鉴于微博侵权行为是一般侵权行为的延伸,所以其构成要件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微博侵权行为及损害结果的存在;第二,微博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第三,微博侵权行为人有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微博侵权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侵犯姓名权、名称权。公民享有姓名权,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享有名称权,《民法通则》把二者纳入“人身权”范畴,分别在第99条第一款、第二款进行专门表述。新浪、腾讯、搜狐及网易四大微博服务商虽已全部要求实行实名制,但微博的前台用户名称仍可“自愿”的形式为微博侵权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
一些微博用户或为娱乐、或为吸引粉丝,以“傍名人”或冒名注册企业名称来增加关注度。如一度被追捧的“崔永元团队”“CCTV-白岩松”“艺人张柏芝”等微博用户名,事后证明都是“山寨”用户。
(二)侵犯名誉权。名誉权是自然人和法人就其自身属性和人格价值所获得的社会评价进行保有和维护的人格权。侵犯名誉权比较著名的案例是被称为“国内微博第一案”——金山起诉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案。此外,北大教授邹恒甫实名爆料发布“北大院长奸淫服务员事件”也一度牵动公众眼球。微博侵犯个人、法人名誉权在微博侵权中所占比例较大。北京一中院今年5月份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该院审结名誉权纠纷案件166件,其中涉及网络名誉侵权的案件69件,已占到名誉权纠纷案件总量的41.5%。[1]
(三)侵犯肖像权。时下,不少人喜欢发微博时配图片以提升该话题的吸引力,或调侃、或赞美,照片来源或许是某个明星、或许是不知名的草根,然而,此举可能构成侵犯肖像权而成为被告。
肖像权是指肖像人对自己的肖像依法享有制作、使用的专有权及利益维护权,它也是公民的一种人格权利。对于如何界定侵犯肖像权业界还有争议,一般来讲,使用他人肖像,无论营利与否,均应得到他人的授权。在微博中随意使用他人的肖像,不仅构成侵权,还可能承担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四)侵犯著作权。鲁迅和林语堂间的罅隙是因为一个烟头,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的诞生竟然源于一场逼婚……一条条不超过140个字的微博,让《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蒋丰“万条微博说民国”“万条微博话日本”系列深受业界追捧。
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是作品,而作品的核心要件在于其独创性,只要符合作品的特点,就应受到著作权的保护。一般来说,微博140字足以构成作品,可能成为微小说、微童话或微诗歌等多种文学样式的载体。不仅如此,微博这个微小得不能再微小的新闻体裁,还被纳入2013年的河南新闻奖评比序列。[2]
根据新浪的统计,仅仅在今年第一季度,新浪微博管理员就接到1526条线上举报,多是投诉原创内容被其他博主抄袭。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只有满足“合理使用”的12种情形,使用人才可以在法律上免责。
(五)侵犯隐私权。现在,随时随地用手机拍照再上传至微博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每个人都成了社会现象的记录者、传播者。最近广受网民关注的“南京孩子埃及卢克索神庙随意涂鸦”事件,就是由网友@空游无依今年5月24日晚的一条配图微博发起,并引发了对国人旅游涂鸦的讨论,然而有网友人肉搜索到这个孩子的个人身份信息并在微博上大量发布,就明显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
一般来说,在网络上公布他人真实姓名、单位、电话号码、照片,就可能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因此,网民发微博、跟帖或发表评论,不可逾越法律边界。
(六)侵犯公共利益。尽管在微博上发表陈述属于个人的言论自由,但是,这一自由绝对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如果表述不当就会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造成侵害。央视财经主持人芮成钢去年11月做客河南大学,谈起自己曾转发的一条假消息时呼吁当代大学生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被微博的140个字绑架”。据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