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敌百虫对赤子爱胜蚓体内CarE活力影响
敌百虫对赤子爱胜蚓体内CarE活力影响 【摘 要】蚯蚓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已成为土壤污染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选用敌百虫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进行染毒试验,采用滤纸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敌百虫污染对赤子爱胜蚓体内羧酸酯酶(CarE)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农药的作用使蚯蚓产生了中毒症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蚯蚓的致死率增大。蚯蚓对农药的刺激产生了应急机制,当敌百虫浓度小于2.0 g/l时,72 h内,CarE活力随着时间的延长,农药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敌百虫浓度大于2.0 g/l时,随时间的延长,CarE活力随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3.0 g/l 敌百虫处理48 h时,酶活达到1.792 nmol/mg·min的最大值。
【关键词】敌百虫;赤子爱胜蚓;CarE
敌百虫(Trichlorphon)是一种毒性低、广谱的有机磷杀虫剂,对生物体内的解毒酶有一定的影响。蚯蚓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已成为土壤污染生态毒理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赤子爱胜蚓因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易于培养以及具有标准的急毒性和亚毒性测定方法,是土壤生态安全评估中最普遍使用的指示物种[1,2]。本文以赤子爱胜蚓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浓度敌百虫处理下,蚯蚓的致死效应,以及体内CarE活力的影响,为评价农药对土壤污染程度,以及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动物
赤子爱胜蚓,零陵区渔具店购买。挑选大小相近的赤子爱胜蚓,洗净表面泥土后放入1000 ml的已润湿的烧杯中,用已扎小孔的塑料薄膜封口,置于黑暗处,饥饿处理12 h[3]。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722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海舜宇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TGL-16M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长江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
质量分数为90 %的敌百虫(原粉系江苏省铜山农药厂生产),ɑ-乙酸萘酯,小牛血清,考马斯亮兰G-250,PBS缓冲液。
1.3 实验方法
1.3.1蚯蚓的染毒试验
称取敌百虫原粉10 g,溶解于去离子水后定容于1000 ml容量瓶中,配成10 g/l的敌百虫母液,用去离子水稀释配制1.0、2.0、3.0、4.0和5.0 g/l 5个梯度浓度,吸取8 ml相应浓度的农药试验液均匀地淋洒于垫于玻璃培养皿(直径12 cm)中的双层滤纸上[4]。将清肠后的蚯蚓表面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每10条蚯蚓放入一个培养皿中。将培养皿分别放在20 ℃黑暗培养 72 h,定时观察并记录蚯蚓死亡率和中毒症状,同时采集活蚯蚓样品,进行蛋白含量和酶活力的测定,以不加农药的去离子水为空白组。
1.3.2总蛋白的测定
参照Bradford的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5]。
1.3.3 CarE比活力的测定
参照王智[6]的方法。羧酸酯酶比活力定义:粗酶液每毫克蛋白每分钟水解α-乙酸萘酯产生1 nmol α-萘酚,即为1个酶比活力单位。
2 结果与讨论
2.1蚯蚓的染毒反应
蚯蚓接触到经2.0 g/l敌百虫处理的滤纸后,活动逐渐减弱,身体呈现极度的伸长状态,个别呈卷曲状态,大多避向湿润处,并出现全身麻痹的现象。早期为躲避农药,多数蚯蚓聚集在一起,出现“抱团”现象,这与孙维等人的研究结果类似[1]。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在24 h观察发现蚯蚓,在体表有红色液体渗出,身体仍然呈现极度伸长的状态,尾部有肿大,有的蚯蚓尾部呈现特殊的线状断裂,环带处有明显的肿胀,用尖嘴镊子刺激蚯蚓尾部,反应不灵敏,但均未死亡。48 h时蚯蚓中毒症状出现一定的缓和,对外界刺激反应性有所增强。部分蚯蚓处理72 h后死亡,表现为身体呈极度伸长状态,全身肿胀糜烂,尾部有断裂,滤纸上有血色液体。
2.2 敌百虫对蚯蚓的致死率
用1.0、2.0、3.0、4.0和5.0 g/l 等 5个系列梯度浓度的农药处理蚯蚓,24、48、72小时的死亡率如图1所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24 h前均未出现明显死亡现象,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大,蚯蚓体表对农药的吸收也相应增强,蚯蚓的死亡率升高。
2.3 敌百虫对蚯蚓体内CarE活力的影响
蚯蚓体内CarE比活力的大小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敌百虫在1.0、2.0 g/l时,72 h内随着时间的延长,敌百虫浓度的增大,CarE活力上升,浓度在2.0~5.0 g/l范围内,CarE活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用3.0 g/l敌百虫处理48 h时CarE活力达到最大值,为1.792 nmol/mg·min,而对照组的酶活力变化不大。由于CarE是一种重要的解毒酶,其活力的高低可以反映该酶对有机磷农药降解能力的强弱,说明敌百虫作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