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暗世一生喀斯特洞穴生物世界
暗世一生喀斯特洞穴生物世界 喀斯特地区,水对可溶性岩石长期溶蚀,地表水多数转入地下,形成地下河。随着地质抬升和地下水进一步向下溶蚀,就形成了洞穴。有些洞穴还处在有水的阶段,这就是常说的水洞或龙洞,而有些地下水在洞穴的下层形成了新的通道,洞穴已经脱离了地下水,形成了旱洞。
洞穴是一个黑暗的地下世界,多数洞穴中都很潮湿,温度基本恒定。人们都知道,地球上生命的能量来源主要是阳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的键能,动物通过摄取有机物质维持生命,形成食物链和生态系统。洞穴深处没有阳光,就没有了最基本的能量来源,应该缺少生命活动。但是深邃的地下空间并不是一个安静的世界,那里生存着众多的鲜为人知的洞穴生物,有特定的能量和物质交换过程,有特殊的生物群和食物链,构成了一个地下生态系统。
按照生态学原理,在洞外生物的食物链中,植物起了最基础的作用,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依靠太阳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使地球表面的食物链得以运转。在洞口位置,因为有比较弱的阳光,湿度也较大,因此多生长有喜湿的高等植物和孢子植物、单细胞生物,如地衣、苔藓等。它们的种子或孢子通过水、风、重力或动物由洞穴外面带入,含有叶绿素,仍可进行光合作用,与洞外植物群落没有本质区别。
但是,在洞穴深部的无光带,则只有很少的缺乏叶绿素的微生物能自养生长。在黑暗的环境里,最主要的植物是细菌,包括放线菌和真菌,它们的功能对地下食物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洞内微生物按照生活习性可分为自养微生物和异养微生物,它们都需要碳的化合物作为养分,但是异养微生物不能进行合成,只能通过洞穴内其他生物获取有机质。洞内异养微生物和真菌可以使洞穴动物的排泄物或由流水带入洞穴内的有机质发生分解。因此,它们有两种功能:一是清除洞内废料,二是生产洞内其他生物所需要的养分,但它们不能在没有有机质的地方生存。诸如铁细菌、硫细菌这样的洞穴自养微生物则能够直接由无机原料合成其自身生存所需要的有机质,从某种矿物质变成其他矿物的过程中攫取所需要的全部能量,称为化学自养细菌。由化学自养细菌合成的有机质,可作为一些小动物(如原生动物)的食物,后者又可以作为更大一些动物的食物。因此,化学自养细菌成了整个洞穴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食物供应者。也即是说,在一个既无阳光又无地表食物供应的洞穴环境中,只要有几种化学自养细菌,一个与地表很不相同的生态系统就可以照样维持运转。
相对来说,地下河的情况与一般的封闭洞穴还有差异,因为地下河毕竟有水这一介质把地表和地下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作为地下有机质来源的交通要道。为了弄清地下河中的一些情况,我们开始了漫长的地下河考察。考察地下河,并不像考察一般洞穴那么方便,毕竟那是一个黑暗的世界,不仅抬头看不到顶上的情景,就连做到“脚踏实地”都困难。不像我们今天到安顺龙宫游玩那样可以坐着游船尽赏地下的美景,也不能像野洞河漂流那样有对地下河的亲密体验。谁也不知道前方有什么,不知道水里有什么,只能是在黑暗中慢慢摸索。第一次的大七孔考察,如今回想起来还令人津津乐道。为了避免突然涨水带来的危险,那一年的考察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几个胆大的人约上当地的渔民老潘,抬着一条木船和两个气垫船,行走了很远的山路,走到了大七孔的三号天窗。这里被当地人称为半截河,因为地下河在这里露头,又从不远处回到了地下。开始进入地下河中,不免带有几分恐惧,只能带着矿灯和火把,战战兢兢划着小船前进。由于洞内恒温,中部气温比洞外高了十几度,我们把外衣一层层脱下,只剩下单薄的衣裤,也算是轻装上阵了。一直往洞穴深处划,也没有什么很特别的事情,除了能看到时而掠过头顶的蝙蝠,很难再发现什么生灵。船划到一个约六七十米宽的湖盆时,水流已经很缓,队员们也有点饥饿感了,开始吃起干粮来,还时不时把脚放在水里,悠然自得地拨弄着湖水。突然老潘大叫一声,大家都吓了一跳,还以为遇到了什么危险!只见老潘把灯往水里一照,喊到:“你们快看!好多鱼啊!”我们这才注意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周围聚集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鱼。老潘迅捷从背后取下砍刀,向水中砍去,就这么一下,居然就真地砍到了一条大鱼,只不过其他鱼类经过这一砍,也迅速与我们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但还是不紧不慢地围在我们边上。我们这才想起,也许是我们吃东西时不时掉入水中的面包渣吸引了这些鱼类来觅食。曾经有俗语这样描述东北黑土地的神奇:“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里居然可以用刀砍鱼,真是难以置信。我们用随身带来的简易工具,在水中抓到了好多条较大的鱼,主要是东方墨头鱼和金线。东方墨头鱼那怪异的头部、伸长的犀角已经令人称奇了,金线那半透明的身体和体侧那条闪闪发光的金线更让人遐想联翩,真怀疑这些生命是不是来自于神话中的神灵。那些小鱼更是奇形怪状,但我们无法抓到它们,决定做好准备后再进行收集。此后的几年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