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定律-理化科学试验中心.PPT

  1. 1、本文档共1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尔定律-理化科学试验中心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发展趋势 (1)分光光度计的组件发展 a. 全息光栅正在迅速取代机刻光栅 b. 电视式显示和电子计算机绘图迅速普及 c. 光电倍增管作为检测器已成为主导 (2)分光光度计的构型发展 a. 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分光光度计日见增多 微处理机控制的分光光度计不仅促使分 光光度计进一步自动化,而且大大地改善了 仪器的性能。 b.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迅速发展 1968年日立公司制造出第一台商品化的 365型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c. 快速扫描分光光度计陆续问世 利用光分析可以跟踪化学反应历程,一 般分光光度计只适于历程为20min~30min以 上的反应,要研究速度较快的反应,就需要 设计出快速扫描分光光度计。 5. 仪器的最新进展 (1)仪器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2)重视附件的开发; (3)仪器向小型化(或微型化)、数字化 和便携式的方向发展。 ?2.10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的应用 1. 纯度检验 例如:检定CH3OH或C2H5OH中的杂质苯, 可利用苯在256nm处的B吸收带,于?max= 256 nm检出;而甲醇或乙醇在此波长处几乎没有 吸收。 2. 未知样品的检定 通常将未知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 标准谱相对照。 3. 分子结构的推测 (1)若一个化合物在220nm~800nm无吸收峰, 则此分子结构中不含共轭体系,没有醛基、 羰基、溴或碘。它可能是脂肪族碳氢化合物、 腈、醇、醚、羰基、氯化烃和氟化烃。 (2)在210nm~280nm有吸收,可能含有两个 共轭单位。 (3)在260~300nm有强吸收带,表示有3个 ~ 5个共轭单位。 (4)在280~300nm有弱吸收带,示有羰基存 在;在280~300nm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带,且 有一定的精细结构,示有苯环结构。 4. 有机化合物异构体的判别(顺反异构、互变异构和旋光异构等) 对于顺反异构来说,一般顺式异构体的最 大吸收峰波长比反式异构体要小,因此可用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区别。 例如:肉桂酸(顺式) 肉桂酸(反式) ?max=280nm, ?max=13500L?cm-1?mol-1 ?max=295nm,?max=27000L?cm-1?mol-1 5.研究化学反应的速度 例如:催化分光光度法 6.测定络合物的组成 常用的方法有:斜率比法、摩尔比法、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连续浓度变更法)和平 衡移动法等。 7. 有机化合物分子量的测定 测定原理:对于具有相同发色团的不同 物质,如果都取相同的重量(或配成相同浓 度的溶液),则分子量越大者,发色团所占 的比例越小,吸收强度就越小;反之,分子 量越小者,发色团所占的比例越大,吸收强 度就越大。 因此可以根据这个原理来测定有机化合 物的分子量。 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应用的最新进展 (1)多组分不经分离、直接测量; (2)联用技术。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1. 电子光谱(亦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 生的本质是什么? 2. 产生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的价电子跃迁 类型通常有哪几种?除此还有哪两种跃迁也 可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 在有机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解析中吸收带 是如何分类的?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的对比度是指什 么?在实际分析测定中有什么意义?影响对 比度的因素有哪些? 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有哪几种?有哪些扩展方法? 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的特点是什么? 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参考书目 1.《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武汉大 学化学系编,2001年6月第一版 2.《仪器分析》,林新花 主编,华南理工 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3.《现代仪器分析》上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分析教研室编,1983年 4.《分光光度分析》(分析化学丛书第四卷, 第一册),科学出版社,罗庆尧、邓延倬、 蔡汝秀、曾云鹗编著,1998年第二次印刷, 1992年第一版 5.《分光光度学》,机械工业出版社,杨 茹,邱法林,刘翊编,1998年6月第一版第 一次印刷 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上册,原子 能出版社,陈国珍等编,1983年 7.《分析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成都 工学院,上海化工学院编,1979年 8.《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清华大 学出版社,陈培榕、邓勃主编,1999年12月 第一版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