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万箱大船令班轮业巨头竞折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万箱大船令班轮业巨头竞折腰

超万箱大船令班轮业巨头竞折腰   看来,2013年注定是大船浪潮汹涌、甚嚣尘上的年份。在一季度全球新船订单同比增长44%、4月下旬再度出现井喷式行情后,令人瞩目的是,1.8万标箱的超级集装箱船让全球两大航运公司“撞了个满怀”:马士基航运订造20艘1.8万标箱集装箱船的第一艘在6月交付,中海集运则在近期为5艘1.8万标箱新船下了订单。一前一后,虽然打了两年“时间差”,但一艘同一类型的新船造价落差近5 000万美元。以1.8万标箱船为标杆,一个造大船、大船运的大潮已从2012年急流汇聚到2013年汹涌而来,愈发势不可挡。 一、航运低迷难挡大船潮 一季度以来,虽然航运市场的彻骨寒气尚未褪尽,但从中韩各大船台下水的超万箱大船络绎而至:新加坡海皇订造的10艘14 000TEU首艘船“APL淡马锡”轮命名交付,赫伯罗特13 169TEU的“HONG KONG EXPRESS”轮交付,中远集运8艘13 386TEU型船的前2艘投入营运,东方海外10艘13 208TEU型船的前4艘交付租予日本邮船,达飞轮船3艘16 000TEU型船的最后一艘交付。随着一批超万箱新船的频频“现身”,与过去几年间已相继投入营运的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法国达飞、中海集运的十数艘1万~1.6万箱船,已然编织起一道前所未有的超级集装箱船的海上风景线,而亚欧航线则俨然成为超万箱船的最大“秀”场。 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船舶大型化趋势,在金融危机引发的航运低潮中,再度升温,愈益炽热。资料显示,地中海航运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万箱以上大船,其中53艘已经投入运营。虽然2009年是全球航运遭遇金融危机冲击深重之时,但由“流”聚“潮”的大船化脚步在后危机时期走得更急更快,在“艾玛·马士基”轮等超万箱船的交付投用后,各大船公司竞相订造超级大船的热潮涌动。据统计,去年以来,地中海航运已为16 000TEU船下了6艘的订单,川崎汽船则在今年一季度订造了5艘13 870TEU的船,以星航运在曾取消了5+4艘12 600TEU 船订单后,又悔意重重,再订造13 000TEU 船。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球新增万箱以上的大船订单已超过了30艘,同比去年大幅增长。Maersk Broker预测,今年集装箱船新船订单量有望增加2倍左右,去年其订造项目不到50万TEU,而今年或达到100TEU。 造大船、大船运的浪潮呼啸而至。不仅亚欧航线,去年以来,亚洲至中东航线、远东至美西的“PSX”线也频现万箱大船的身影。以星航运首席执行官Rafi Danieli表示,希望拥有这种能通过扩建后的巴拿马运河的船舶,利用新一代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规模效益,既可以部署在亚欧航线,也可以部署在跨太平洋航线。 在各大船公司竞相追逐超万箱大船中,长荣曾经坚守不订造大船的“底线”终于突破,在一口气订造40艘 8 000TEU 船的计划实施后,也暗里与多方商洽,最后选择向希腊船东Ensel S.A.租用10艘1.38万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并已确定在2014-2015年前陆续交付。而中海集运更不甘示弱,在已拥有8艘1.4万TEU船的同时,再向韩国现代重工公司订造5艘18 400标箱船,每艘造价为1.365亿美元,合同总价约42.5亿元人民币,届时将与阿拉伯联合国家轮船(UASC)联手合作亚欧航线。 二、规模效益抑或“羊群效应”? “近期船东纷纷订造超大型集装箱船(ULCS)背后的心态并不是因为有证据显示ULCS在经营方面有优越性,而是由于羊群效应”,针对如火如荼的订造大船热,太平船务(PIL)董事总经理张松声在最近举行的“Pre-Sea Asia”圆桌会议上表示:“你们看到的是根据模型和计算机测试计算的结果,这让人认为高能效船可以被归为另一类船舶。但开始订造这类船舶的人都会认为自己是行业的领导者,可现在跟进订造的船东又能获得更大的折扣,并宣称新订造的船舶更加高效,即更便宜、更高效。” 金融危机以来5年,航运市场依然低迷深重,一方面是运力的严重过剩,一方面又是新运力特别是超万箱船的大举涌入航线市场;一方面船公司经营普遍亏损、资金匮乏;另一方面,通过多种融资手段和渠道,大举造大船。超万箱大船的浪高潮涌,一浪高过一浪,在上述市场悖论背后,似乎隐含了多重动因和推手。 超级大船以“规模效益”降低运营成本,这几乎是船东们的普遍说辞。持这一观点的不少专家认为,8 000TEU型集装箱船平均每只集装箱的成本费用比单船5 000~6 000TEU型集装箱船低大约10%至12%,比单船运力 4 000TEU型集装箱船低30%。因此,单船运力超过8 000TEU的大型集装箱船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每个航次的集装箱运量高,挂靠港口次数少,从而提高集装箱船经营人的经济效益。 由此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