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凤城白云荒甸子金矿床70号脉带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docVIP

辽宁凤城白云荒甸子金矿床70号脉带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宁凤城白云荒甸子金矿床70号脉带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辽宁凤城白云荒甸子金矿床70号脉带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摘 要】白云荒甸子金矿床位于辽东金矿化集中区青城子矿田北东部,矿体严格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并与印支—燕山期岩浆侵入体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白云荒甸子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主矿体70号金脉带地质特征的阐述,说明地层、构造、岩浆岩与金矿体的关系,为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白云荒甸子金矿床;70号金脉带;硅化破碎蚀变岩;找矿标志 白云荒甸子金矿床位于辽宁省凤城市境内,70号脉带是在白云金矿区找到60号脉带后的又一大型隐伏盲矿体,是辽东地区金银找矿的重大突破,因此研究其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对于青城子外围以及辽东地区金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区域地质概况 白云荒甸子金矿区大地构造位为华北断块北缘,辽东裂谷中段,大石桥-草河口断坳与营口-宽甸断隆的衔接地带。区内经历了漫长的地质作用,地层变质作用较深,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见图1) 区域出露地层由下至上为:太古界鞍山群茨沟组、大峪沟组和樱桃园组,下元古界辽河群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大石桥组合盖县组地层为区域上主要的铅锌、金银含矿层。 区域主要构造以东西向为主体的线性褶皱构造,隶属于草河口复向斜的低序次构造,局部由于复杂构造的干扰,沿枢扭有∽型扭褶,构造比较复杂。据遥感解译,深部构造影像为线、环交迭,反映了基底构造的复杂性,浅部构造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次之。基本轮廓为向北突出的弧形。 区域岩浆活动强烈,多期多位形成的侵入体构成岩浆岩田。早在裂谷初始扩张期(前辽河期)就有大规模的幔源分异的强烈花岗岩侵入谷底,其后有多次基一酸性海底火山喷发和热泉喷流,为裂谷型Pb、Zn、Au、Ag矿床提供了充分的成矿物质。同位素年龄2350Ma。 图1 青城子矿田东部区域地质简图 2.矿区地质概况 2.1地层 矿区内地层出露为下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Ptld)三段和盖县组(Ptlg)地层。大石桥组三段下部为厚层——巨厚层中粒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局部夹有斜长角闪岩,层厚1120米;中部为薄层含石墨中粒大理岩和硅质条带大理岩,局部夹有斜长角闪片岩薄层,层厚550米;上部为厚层状、条纹状透闪片岩和硅质条带状大理岩互层组,层厚180米。盖县组下部主要为黑云母变粒岩、浅粒岩、透闪变粒岩夹薄层细粒大理岩;上部为矽线石黑云母片岩夹黑云母变粒岩、黑云母片岩、浅粒岩、透闪变粒岩。 2.2构造 矿区内构造运动形式复杂,褶皱构造规模大小不等,韧脆性变形强烈,多呈紧闭背、向斜或翻卷背、向型形式出现,由北至南依次为白云山背斜、阳沟里向斜、阳沟-石湖沟背斜、姚家堡子-天桥岭-李家堡子倒转向斜、苏家堡子翻卷背斜、荒岔沟翻卷向斜。属草河口复向斜南翼的次一级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主要有北西向、东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四组断裂。其中北西向的尖山子断裂为矿区的一级断裂,在矿区的东部出露,被细粒闪长岩和花岗斑岩脉充填,控制白云金矿、白云三道沟金矿、荒甸子银金矿床的展布;其次为白云山东西向推覆构造带[3],带长8~10Km,宽100~200米,倾向南,倾角40°~70°,控制着金矿体的产出。 2.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基性~酸性岩脉发育,早期辉长岩脉,沿近南北向断裂带充填,晚期煌斑岩脉,沿北东向断裂充填,其余如二长斑岩、闪长玢岩、蚀变闪长玢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沿北西方向断裂构造充填,并与金矿脉呈平行状产出。根据岩脉与岩脉、岩脉与金矿体相互穿插关系,岩脉生成时间顺序依次为辉石闪长岩、蚀变闪长玢岩、二长斑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煌斑岩。与金成矿关系较密切为蚀变花岗斑岩、蚀变煌斑岩。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白云荒甸子金矿床70号脉带主要有70-1、70-2、70-3号金、银矿体,均为盲矿体,金矿体呈似层状、脉状、扁豆体状产出,具有分支复合、膨胀收缩、尖灭再现等特征,在主矿体的上下盘,常伴有平行脉产出,如70-1上平、70-1下平。 70-1脉金银矿体 矿体由042、046、048、050、052、054、056、058、060、062十条勘探线的108个钻孔控制。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脉状产出。走向NW(290°),倾向南西,倾角1°~15°,沿走向延长1600米,沿倾斜延伸800米。垂厚0.70~14.39米不等,平均厚2.40米,金品位一般1.18~7.12×10-6、最高22.60×10-6。金平均品位3.09×10-6、银平均品位296.79×10-6。品位变化系数26%,有用组分分布程度属均匀型、厚度变化系数137%,厚度稳定程度属不稳定型。矿石类型为含金蚀变花岗斑岩型、硅钾蚀变片岩型。矿体围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