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棠主粤和广西沿海地区近代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济棠主粤和广西沿海地区近代化

陈济棠主粤和广西沿海地区近代化   【摘要】20世纪20年代的广西沿海(钦廉)地区出现了某些近代化的因素。陈济棠主粤期间。广西沿海的立体交通与通讯网络初步形成,近代化交通体系初步建成;农产品商品化趋势不断增强,北海成为粤西主要对外贸易口岸;商贸繁荣,物价平稳,经济发展上一个台阶;社会事业得到一定发展,城市建设成就较为突出。陈济棠的治粤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西沿海的近代化进程。 【关键词】陈济棠;主粤;广西沿海;钦廉;近代化 【作者简介】昊小玲,钦州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历史学硕士,广西钦州535000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3—0116—06 陈济棠,广西防城人(原属广东),国民党一级上将。他统治广东八年(1928年-1936年),人称南天王。尽管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客观上看,他确实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给广东社会发展予较大影响。广西沿海地区(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简称钦廉地区)时属广东南路地区,对钦廉地区的治理是陈济棠治粤计划中的一部分,陈济棠的治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处于广西沿海地区的近代化进程。缅怀历史,可客观分析地方实力派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20世纪20年代广西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民初的钦廉社会政局多变,战事频繁。军政派系斗争激烈 辛亥革命后,钦廉地区各县境政局多变,战事频繁,军政派系斗争激烈。这里地处粤桂两省交界。成为粤桂等派军阀展开拉锯战的地区。不但有“东军”(广东军阀陈炯明的部队)与“西军”(广西军阀陆荣廷的部队1争夺地盘之战,有邓本殷的八属军(八属指高、雷、罗、阳、钦、廉、琼、崖等州)与孙中山的中华民国军政府南路讨贼军总司令黄明堂的对峙,还有讨伐军、救国军等的纷争。军阀不但招兵买马,互相争战,而且在各自地盘里铸造货币,牟取暴利,鱼肉百姓。如邓本殷在八属内铸造伪币,称八属银,铸工粗糙,与当时流行通用的银毫差别很大,但又规定其价值与银毫相等。民众拒绝接受,但八属兵强令使用。民国12年(1923年),八属军副总指挥申葆藩分别于钦城占鳌街和防城竹山埠设厂造八属银发行。外地奸商又学样仿铸,致使假银币充斥市场,真假混杂难分,影响正常贸易,人民苦不堪言。 由于地方军阀忙于战争,无暇顾及地方治安,盗贼、土匪乘机四出抢劫,社会混乱不堪。在合浦,就发生了影响较大的民国10年山口的“匪焚沈仙舫宅”匪案和民国16年刘朱华匪乱民国元年-15年(1912年~1927年),灵山县内各地盗匪如毛,到处杀人放火,勒索、抢劫财物,社会一片混乱。 (二)经济近代化因素的微弱出现 1876年北海开埠后,特别是中法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逐步进入钦廉地区。外国货物源源不断地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广西沿海地区自然经济的瓦解,经济逐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到20世纪20年代,钦廉地区已经出现了较明显的经济近代化趋势。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出现。当时,外轮从钦廉的港口运出花生油、桂皮、靛青、土制纸、八角油(茴油)、矿石(石膏、锰矿)、锡材、牛皮、陶瓷制品、铁锅、爆竹、猪鬃、桐油、烟叶等农产品,刺激了原有经济作物(甘蔗、桑树、花生等)的种植。明嘉靖年间,钦州“蚕,钦人少养”,“桑,木坚,可制弩”,到清朝“乡间种桑,屋角门前,种大桑叶三五株,或五七株,此外多种于山岭边……”。人们开始投资种植一些有利可图的出口土特产,如1907年,驻钦州防军分统宋安枢、凌霄等合股于十万山的马笃山、叫岐、大塘等地大面积种植茴桂。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一批专业销售(收购)行业开始形成,如北海“蓝靛行、牛皮鸭毛行,资本皆甚钜,生猪、蔗糖、花生油、元肉、黄麻等副邦行专与香港贸易获利亦够”。蓝靛行“为清末民初廉州最大行业”,主要聚集在合浦廉州的下街。一些对农产品如桐油、牛皮、八角、茴油、靛青等进行初步加工的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各种专门生产区域,如钦州的“三那”、平吉的甘蔗种植、小董的蚕桑业、合浦廉州的爆竹作坊、合浦、灵山及博白等地的蓝靛业等生产区域开始出现。一些专业圩镇如钦州黄屋屯锰矿外运。平吉、青塘的石膏和钛铁集散地等开始形成。 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中国商人集股的怡和公司在北海的高德建锯木厂和木材贮货场,全套设备从英国格拉斯哥市运来,这是钦廉地区最早引进机械化设备的企业。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廉钦道龚心湛在钦州设平民实习工场,雇请师傅教习藤器、毛巾生产技术,培训了一批技术工人,这是钦廉地区较早出现的带有微弱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商号、商会的出现。光绪年间。北海有“店铺不下千间,而大中商场约四五十家,以广府人尤占多数”。钦州也出现了“义聚源”、“戴安记”等百家商号。民国前后,在东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