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泽尔 · 慕尼黑爱乐 ·《春之祭》
马泽尔 · 慕尼黑爱乐 ·《春之祭》
年过八旬的马泽尔率领他任音乐总监的慕尼黑爱乐乐团访沪演出,引起了沪上乐迷的极大兴趣。从2013年4月26日东方艺术中心交响音乐厅几乎爆棚的场面来看,大指挥家、交响名团、音乐杰作依然是激发人们爱乐热情的最重要因素。
我对马泽尔及其指挥艺术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最初知道马泽尔的大名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通过文献资料了解到他是美国五大乐团之一的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与首席指挥,可谓当时中生代指挥家中的佼佼者。我那时也听过一些他与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及其他交响乐团(例如柏林爱乐)录制的唱片,但感觉一般。记得还曾看过一部马泽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演出的音乐会录像,那是我首次见到马泽尔的“舞台形象”。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他的“舞台表演”,指挥动作夸张,缺乏美感,音乐的演释显得比较外在。尤其是当我将马泽尔与他的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前任音乐总监乔治·塞尔(George Szell,1896-1970)相比时,差距就显得更为明显。塞尔是我最欣赏的指挥家之一,欧洲的老派风格,讲究细致的处理,注重乐队各声部间的平衡与微妙的关系表达,表现力极强。有着欧洲音乐文化背景的塞尔是带着艺术梦想来到美国的:“我想要把美国乐团的纯粹、声音的美感、精湛技巧和欧洲的传统感、温暖的表达、风格感结合起来。”无疑,塞尔通过他多年调教的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实现了他的梦想——塞尔不仅使克利夫兰交响乐团跻身世界一流乐团的行列,他在美国及欧洲的艺术辉煌也使其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
2008年至今,马泽尔曾四次访沪演出,而且每次所带的乐团都是不同的,它们分别是纽约爱乐乐团、英国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和慕尼黑爱乐乐团。这四场交响名团的演出在上海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我也都曾躬逢其盛。正是这四次直面大师与名团的现场聆听,让我对马泽尔及其指挥艺术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特别是2012年4月马泽尔指挥英国爱乐在东艺演出的马勒《第一交响曲》让我深感震撼。如今的马泽尔早已远离了他中年时代的夸张与煽情,耄耋之年的他已至艺术的炉火纯青。从上场门走到指挥台的十来米步伐中,观众都能察觉到大师的年迈。然而,当马泽尔站定于指挥台开始带领他的乐团为我们奏响音乐时,完全看不出老态,那种意气风发的架势和掌控住整个音乐厅的气场让人体悟到何谓音乐大师的光彩与魅力。
马泽尔是位天才型的指挥家,他八岁时就登上指挥台,十一岁那年已正式指挥了著名的NBC交响乐团的广播音乐会,十二岁便与交响乐团合作在美国进行巡演。如此算来,马泽尔的指挥生涯已有整整七十载。或许可以从诸多方面来审思与评价马泽尔指挥艺术的成就,但他最让圈内及圈外人称道的是其过目不忘的超常的音乐记忆力。马泽尔一辈子开音乐会都是背谱演出,就连大多数指挥家通常都会采用看谱指挥的协奏曲,他也是完全背谱指挥。4月26日的音乐会上,我再次亲眼目睹了这位年逾八十的指挥大师背谱指挥的风采,所演作品中包括贝多芬的《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音乐蕴涵非常复杂的《春之祭》。我始终认为,是否背谱演出并不是判断一位指挥家艺术水准的唯一标杆,但是背谱指挥应该是指挥家演出时的理想状态(真正伟大的指挥家几乎都是背谱演出的)。这不仅是指挥家完全融入音乐的实际体现,它也使音乐会听(观)众视野中的指挥家形象(关联到指挥艺术的独特作用与重要意义)增添了一种信任度和亲切感。马泽尔在八十高龄依然坚持背谱指挥,这让我在由衷地叹服他的卓越才华的同时,肃然起敬于他那种全身心地沉浸在音乐诠释与艺术展示中的虔诚态度。
音乐表演艺术的目的是向听(观)者呈现具有独特趣味的艺术诠释(interpretation),它体现出音乐家的风格,渗透其中的是个性化的情感、修养与品位。一个经历丰富的音乐家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通常都会在诠释作品的音乐表演时形成艺术风格的变化。当然,这种艺术风格变化的幅度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对比马泽尔中年时期的唱片与晚年的演出及录音,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他的风格变化。晚年马泽尔的指挥艺术中显示了较强的理性成分,稳重、大气中又透露出深藏内蕴的丰富情感。即便是指挥像《春之祭》这样形态复杂、变化多端的现代派作品,马泽尔都是以沉稳、节制的姿态来表达音乐叙事中的原始神秘与野性张力。虽然他的指挥动作不大,更不见什么吸引眼球的夸张姿态(与他中期的“指挥身段”判若两人),但拍点非常明晰,提示清楚,效果强烈。这种看似简洁明畅的指挥动作却又承载着丰厚蕴意的音乐表现或许就是已入化境的音乐大师之最自然的艺术状态。
我对慕尼黑爱乐乐团一直充满兴趣,首要原因是该乐团与我所钟爱的两位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大师马勒和布鲁克纳有着紧密的关联。马勒曾亲自指挥慕尼黑爱乐首演了他的《第四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马勒的嫡传弟子布鲁诺·瓦尔特则于马勒去世的同一年(1911年)指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