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性能控制
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性能控制 【摘要】本文介绍了不锈钢焊接头晶间腐蚀试验、晶间腐蚀的金相特征、腐蚀机理以及提高焊接接头抗晶间腐蚀能力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不锈钢;接头;晶间腐蚀;控制
中图分类号:TF76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当前,18-8奥氏体不锈钢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是其晶间腐蚀性作为一种极具危险性的腐蚀破坏给不锈钢造成极具严重的危害。因此,要采取相关手段进行抗腐蚀措施。
二、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试验
18-8奥氏体不锈钢在氧化和弱氧化介质中会产生晶间腐蚀,晶间腐蚀是由表面沿晶界深入到内部,它使材料机械强度急剧下降,稍受外力即沿晶界断裂,而表面却仍然光亮完好,所以晶间腐蚀是一种具有极大的危险性的腐蚀破坏。因此,要求采用不锈钢制作的设备,母材和焊接接头都应有足够的抗晶间腐蚀性能。为保证产品质量,经施焊的构件设备必须进行焊接接头晶间腐蚀倾性检查。
1、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通常采用加速方法来测定不锈钢对晶间腐蚀的敏感性,其原理是选择适当的浸蚀剂和条件对晶间进行加速的选择性腐蚀。我们采用/GB4334.5—2000不锈钢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方法(T法)进行。
(1)试样的选取和制备。试样在与产品筒体延长部位同时施焊的焊接工艺检查试板上切取,试样尺寸为80mm×20mm×(3~4)mm,数量为2个,焊接接头位于试样中部,试样切取原则上用锯切,用剪切时应通过切削去除剪切变形的影响部分,试样上焊缝加强高应加工至与母材齐平。
(2)试样的敏化处理。试样以焊后状态进行试验,对焊后要经过350℃以上热压力加工的焊接件,试样应在焊后进行敏化处理。敏化处理规范为加热至650℃,保温2h空冷。敏化后试样表面所产生的氧化皮用砂纸打磨干净,试样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0.8m。
(3)腐蚀试验介质为硫酸)硫酸铜溶液。试剂:100g硫酸铜(CuSO4.5H2O),见GB665-65分析纯;100ml硫酸(H2SO4)相对密度1.84,见GB625-77分析纯;1000ml蒸馏水或去离子,铜屑纯度不低于99.8%,见GB466-64四号铜。
(4)试验程序。先将试样用丙酮除油并洗净干燥。试验时先在带磨口的锥形瓶瓶底铺上一层5~10mm铜屑,再放入试样,若有两个试样,试样间用铜屑间隔使其相互不接触,在试样上再覆盖一层铜屑。倒入配制好的试验液,液面高出铜屑20mm左右。装上回流冷凝器,接通冷却水,将溶液加热至沸腾并连续煮沸16h后取出试样,洗净、干燥。
2、试验结果评定
试样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弯曲后评定,与介质的接触面为检验面(即弯曲试样处表面),沿熔合线进行弯曲,弯曲用的压头直径为5mm,试样的弯曲角度为180度,弯曲后试样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弯曲试样处表面,评定有无因晶间腐蚀而产生的裂纹。
三、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的金相特征
1、焊接后组织状态
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的焊缝组织为奥氏体加少量呈树状结晶的铁素体,焊缝和母材熔合良好。热影响区母材组织变化较大,紧靠熔合线热影响区组织为单相奥氏体,其晶界呈细线状,奥氏体边界平直,晶内能见到孪晶线(图1)。距熔合线3.7~4mm处组织仍为奥氏体,但晶界发生较大的变化,沿晶界析出点状碳化物,点状碳化物形成半封闭网络,平直的奥氏体晶界趋向圆滑(图2),该组织宽约3.5mm。母材为正常单相奥氏体组织。
图1紧靠熔合线母材组织
图2热影响区母材组织
2、焊后敏化处理并经晶间腐蚀试验
试样在显微镜下观察,焊缝与母材熔合良好,热影响区与该区母材组织均相同,为单相奥氏体,晶粒边界圆滑,晶界有点状碳化物形成半封闭网络(图3),所不同的是在试样近表面处能明显看见晶间裂纹,表面有时能明显见到晶粒脱落,晶间腐蚀是由表面向中心推进的,总深度约为0.9~1mm(图4)。该组织具有典型的晶间腐蚀微观特征。
图3焊缝母材组织
图4 母材表面晶间腐蚀
四、晶间腐蚀机理
用公认的贫铬理论能完满解释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奥氏体内过饱和碳析出并与固溶体的铬结合形成Cr23C6碳化物,由于晶粒内碳的扩散速度大于铬的扩散速度,故碳很易扩散到晶界与铬形成Cr23C6碳化物,并在晶界沉淀析出,这个温度范围与不锈钢的含碳量有关,约在450~850℃,称为危险温度范围。在危险温度范围内,由于碳化物的析出使固溶体内的铬大大降低,当铬含量低于13%时基体就会丧失抗腐蚀能力而产生腐蚀。
金相分析结果表明,直接焊态试样,离焊缝熔合线4~7.5mm的热影响区母材处于危险温度范围内,焊后敏化处理试样,因敏化温度在危险温度范围内,均在晶界析出大量Cr23C6碳化物,使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cratch在初中信息技术社团活动中应用与实践.doc
- SecondLife三维虚拟环境中学习资源设计和实现.doc
- SBR—沸石系统处理氨氮废水探究.doc
- SE电力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探究.doc
- SGZ960-1050中双链刮板输送机常见故障以和对策.doc
- Significance of 18F—FDG PET - CT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lymphoma.doc
- Sinking型与Sourcing型数字信号I-O接口应用.doc
- Six Decades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System.doc
- SMA-13改性沥青砼路面施工和质量控制.doc
- SMA沥青混合料工程应用.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