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侯钰鑫-我跟崔嵬拍电影
侯钰鑫:我跟崔嵬拍电影
侯钰鑫,笔名杨岩,苗族。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河南省作家书画院执行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其文学作品曾获两届河南省人民政府优秀成果奖,三届“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好爹好娘》入选建党八十周年十部优秀作品之一。
崔嵬,中国著名电影导演、演员、剧作家。1912年10月生于山东诸城。在抗日战争期间创作多部话剧,辗转演出于南京、武汉、开封、西安和山西临汾地区,宣传抗日。1956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和导演。1962年因在其自导自演的影片《红旗谱》中饰演朱老忠获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导演影片十余部,戏曲艺术片《杨门女将》于1962年获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小兵张嘎》于1980年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讨论电影时的崔嵬,有时会像孩子一般天真
20世纪70年代,我所生活的河南辉县,是全国学大寨的先进县。当年,由于发表的书画、文章在社会上有些反响,我成了辉县名士。1973年3月,县革委为了宣传学大寨的成果,准备搞一套宣传画,把辉县介绍到国外去,于是把我调到县里去帮忙。
在县里,我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接待客人。这些客人中,有一批是被陆续安排到辉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文化界、文艺界、新闻界的名流泰斗们。1973年春至1977年下半年这段时间里,我有幸在辉县结识了这些对中国文艺界和文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著名的电影导演崔嵬。
1975年仲春时节,那天我正伏在桌子上刻版画,司机小董告诉我:北京电影制片厂来人了,赶快安排住宿。
我丢下刻刀跑出去,院子里聚满了人,为首的是位体格魁梧的长者,高大雄伟,相貌堂堂,鼻梁上架副眼镜,一双锐目炯炯有神,射过来的眼神有股咄咄逼人之气,有一种犀利的穿透力,有点让人望而生畏的感觉。——这个形象很熟悉,让我不由联想到银幕上那位赤裸双臂、威风凛凛地在磨石上嚓嚓磨铡刀的好汉朱老巩!
不用介绍,我伸出双手迎了上去,他肯定就是大名鼎鼎的著名导演崔嵬!
当时,我激动不已。我站在崔嵬面前,竟然没有一点初见的生涩,感觉他好似我久别重逢的朋友。我看过他拍的电影《青春之歌》《小兵张嘎》。我熟悉他的银幕形象,《老兵新传》中的老战,《红旗谱》中的朱老忠……他是我崇拜的偶像,我早就认识他!
崔嵬是个神情庄重,言谈举止很有派头的人物。尽管他和我说话总是面带笑容,但我隐隐能感到他骨子里的傲然。
我发现那几位随行人员都仰视他,和他谈话时的态度又谨慎又拘束,明显有几分敬畏。
他似乎有重任在肩,稍稍安顿了半天,便坐着吉普车进山了,当然带着他的全班人马。他们漫山遍野地跑,沟沟岔岔地看,每到一处中意的地方就停下来,几个人聚在一起,打着我看不懂的手势,说着我听不懂的行话,议论镜头的选择,人物场景的安排,严肃而认真。夜里很晚很晚才从山里回来,回来后,几个人围坐在门前石桌周围,议论着白天看到的地堰、村庄、河谷、石头,热烈讨论着,一直谈到深夜。
我当过几天向导,带路介绍情况,他们的事我不插嘴。渐渐地,我听出了他们在讨论的拍摄细节,也渐渐明白了拍电影的艰辛。他们的谈话把我带入一个陌生而又神奇的领域,我听得多了,渐渐明白电影是一个个镜头串联起来的,支离破碎的镜头,其实就是叫作蒙太奇的电影艺术。
讨论电影时的崔嵬,有时会像孩子一般天真。他经常眉飞色舞地诉说着浮上心头的画面,站起来做着十分有趣的动作,有时会朗声大笑,拍着大腿叹道:这么拍,美极了!那座山太美了!有时他又低头沉思,对别人的意见听得认真,一张脸严肃得像山崖的石壁,一双眼睛在镜片后面跳跃着火苗,不时和聂晶对视一眼问:老聂,你说呢?
聂晶是位缄默的老人,话比金子还贵。只有崔嵬问他,他才慢腾腾地仰起面孔,点点头或者摇摇头,或是淡淡一笑:你们谈,你们谈,我都听着呢!
老梁彦跟我讲过,在北影厂的艺术圈子里,有四大导演体系:成荫、崔嵬、水华、凌子风——他们是名扬影坛的“四大帅”;追随他们的搭档被称为“四大师”,聂晶是“四大师”中和崔嵬合作多年、配合默契、功勋卓著的摄影师。
按样板戏的路子拍电影,江青给崔嵬出了道难题
以前在北影,崔嵬想拍片子,谁也挡不住。他看中的剧本就要上。凡他搞出的作品都会对电影界和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有人还悄悄说他在北影“霸道”。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雄风勃勃、不好惹的艺术强人,也抗不过“文化大革命”的滚滚洪流,革命的铁扫帚打掉了他浑身上下的锐气和棱角,“霸道”的崔嵬被掀翻在地。他不得不忍气吞声在学习班反思、交代自己的历史,一次次写思想汇报,一次次难以过关……
——这些议论,我从崔嵬那里得到证实。他淡笑着用讥讽的口吻说:咳!那都是江青自己小心眼!她当年在上海电影圈里混,担心我会把她那些花花事给捅出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