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城市观和中国城镇化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和中国城镇化观察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和中国城镇化观察   [摘要]城镇化是个世界趋势,也是个发展规律,人们必须善于把握。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的成果;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城市要服务于乡村,与乡村发展融合;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文章提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城市建设的理论,应当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某些不容忽视的怪现象:不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为前提和基础;损毁历史文化;城市是高高在上的孤岛,成为乡村的主宰者和掠夺者;公共设施不姓“公”;美丽的外在面貌与不健康的内涵并存;对城市病蔓延视而不见,等等。这样的城镇化,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不符合人民群众对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来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城市要真正成为领导和强有力动力:要有健康的机体和丰富的内涵;要管理好城市。 [关键词]中国城镇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城市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4)02-0089-07 城镇化,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的称谓有所区别,但其内涵实质是相通、相似、相同的。城镇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是人类发展的客观,它不容人为去阻挡,人为阻挡,是要吃苦头的;它也不由人们去拔苗助长,拔苗助长同样要吃苦头,为人们自己设置陷阱。城镇化是个世界趋势,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个发展规律,人们必须善于把握。 一、马克思主义的城市观 城市的产生、兴起、发展是个客观事物,也是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的成果 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是不会有城市产生的,城市和乡村不可能分离。原始时期,人类靠打猎、摘野果维持生活,延长生命。当时由于生产力发展状况只是简单形态,人类狩猎、打果只能勉强度日,没有剩余的物质、甚至还处于物质紧缺状态。这时的人类社会,虽然是公有制社会,但这种公有制并不是建立在生产力发达、物质丰富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共同命运,即分享仅有的物质,以求生存的基础上。无论如何,没有物质和精神的区别,没有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区别,更没有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也就是说,有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城市就产生了。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可能有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的。而“随着城市的出现也就需要有行政机关、警察、赋税等,一句话,就是需要有公共的政治机构,也就是说需要一般政治。在这里居民第一次被划分为两大阶级,这种划分直接以分工和生产工具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考察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对这一结论,可以从现实中得到证实。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的一般政治机构,如行政机关、警察、财政税务等部门都在不断扩大,用人数量也不断增多,他们主要是从事精神劳动,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更具体更细致,城市与乡村的差别更明显。如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里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城市建设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而这一进步是生产力发展推动的。 (二)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成果,它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和政治的作用,必然也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列宁曾经这样肯定城市:“在现代各个国家甚至在俄国,城市的发展要比乡村迅速得多,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列宁:《关于德国各政党的最新材料》,1913年7月)“城市必然要领导农村,农村必然要跟城市走”。(列宁:《立宪会议选举和无产阶级专政》,1919年12月)斯大林也说:“大家知道城市比农村发达,城市是农村的领导者,所以任何社会主义事业都应当从城市开始。”(斯大林:《土地问题》1906年3月)事实就是这样,自从城市产生,人口、生产工具、资本、政治机构、赋税……都向城市集中,从而形成生产力发展的中心,而这种中心的发展及其数量的增加,对人口、对生产资料产生愈来愈大的吸引力,促进了生产力的更大更快发展,当然同时也对整个农村结构产生极深远的影响。正是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不仅促进商业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把农业从简陋状态中解脱出来,向商品化和现代化迈进。离开了城市的主导,脱离了为城市服务,无论是农业农村还是商业服务业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