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都市报如何实现全球化新闻操作
都市报如何实现全球化新闻操作 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一号线发车,标志着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正式驶入地铁时代。地铁开通,无论对于普通市民、城市管理者、这座城市还是这片土地,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面对这样一个历史性事件、面对这样一个“大同题作文”,对新闻报道的执行者而言,怎样做既接地气又大气?怎样做既入俗又脱俗?怎样才能引人入胜?怎样方显技高一筹?作为区域报业市场的引领者,大河报人选择了“重锤擂响鼓”——全球探地铁。
2013年12月19日至31日,“大河全球探地铁”大型策划报道成功实施。短短12天内,大河报七名特派记者,穿梭在世界五大地铁名城——纽约、东京、莫斯科、巴黎、伦敦,采集了大量素材,发回了大量报道,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的环球新闻联动,为广大受众提供了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在内的丰盛的新闻大餐。
“大河全球探地铁”策划报道的推出,引起了全国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成为整个“郑州地铁一号线开通”报道中毫无疑问的惊艳“响鼓”,也是此轮新闻战中的耀眼塔尖。对河南报业而言,这也是新资讯时代、新传媒格局下,首次实现全球采访、全媒体实时播报的探索创新,在多个领域成功创造了“第一次”。
本次报道跨度大、战线长、时间紧、任务重,虽然操作过程中偶有遗憾,但整个新闻策划报道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回过头来看,其创意是如何产生的,操作过程如何推进,跨地域、跨时区的新闻实战如何协同,传统报道与新媒体平台如何共振?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
找准切口,充分体现全球策划与本地新闻事件的相关性
郑州地铁一号线的开通,对区域经济社会来讲,无疑是个大事件。选择什么样的视角和切口、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做这个新闻,是郑州地铁开通系列报道中的关键思量和核心课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全球探地铁”的策划创意于新闻发生前半年出炉。接下来的论证,必须回答几个问题:其一,新闻由头是否充分,即为什么要全球探地铁?其二,报道标的之分量是否足够,即新闻策划的厚度与广度是否匹配这种全球操作?其三,怎样完成任务,即组织上、物力上、技术上的支持问题。
特别是第一个问题。在本次策划提出之初,有一种声音认为,在资讯全球化、同质化时代,作为一个区域性报媒,有没有必要“大动干戈”派大批记者出境?有没有能力实现环球同步采访?这种声音认为,很多资讯可以“百度”,目标城市的情况也能特约。
但报社主要领导果断拍板,决定实施“大河全球探地铁”大型策划报道。用他们的话说,这种策划“一举多得,一策多效”。
在大河报看来,新闻策划的最大“由头”,就是策划本身与区域新闻事件及区域百姓生活的相关性。郑州地铁一号线的开通,既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换个角度看,地铁不仅仅是个交通符号,还是民生符号、经济符号、文化符号甚至是历史符号,是多元文明的载体和呈现。以全球五大地铁名城(纽约、东京、莫斯科、巴黎、伦敦)的地铁为新闻报道之标的,选择这样一个策划“焊接点”和新闻“发力点”,无疑能使整个策划报道具有极强的广度和厚度。
“如果说地铁是城市文明的一扇窗口,能与世界级前辈们隔窗对视,无疑是送给即将诞生的郑州地铁的最好礼物。大河报记者将亲手推开世界级五大地铁之窗,希冀用全球顶级地铁文明之光,照亮郑州地铁时代前进的轨道。”大河报五路七名记者出发当日报道的这段题记,也许正是本次策划报道的最佳注脚。
“大河全球探地铁”活动,既是大河报“新闻立报、内容为王、策划引领、深度制胜”办报理念的一次生动践行,也是“全球视野,百姓情怀”新闻视角的又一次大胆尝试,更是大河报“服务河南,影响全国”办报追求的再度拓展。
排兵布阵,精心组建远程奔袭所需的指挥体系和“特混战队”
跨国新闻采访,对大河报来说不是新鲜事,但同时向全球多地投送记者,并实施跨时空同步连线和几乎24小时不间断报道,这绝对是头一回。
面对这样的任务,大胆的“破与立”是操作层面的常态。从指挥体系到排兵布阵再到后勤保障,都要注入新思维,启用新方法。
就指挥体系而言,本次策划构建了报社最高规格的指挥体系,报社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指挥整个战役。因为整个策划报道以及后期的产品(含服务)延展,涉及采编、广告、发行等各个环节,因此大河报“一体两翼”的编队格局发挥出了应有的指挥优势和协同效应。
在采编层面,除出国小分队外,后方编辑中心、新媒体中心等部门还有约30名采编力量投入战斗,跨部门,人员众,虽兵强马壮,但也暴露出前线与后方两端人员都相对分散的弱点。因此,采编层面的指挥体系采用“蜂状结构”,即两端强劲有力,中间的连接简洁清晰。指挥端,由总编辑亲自挂帅,三位副总担任副总指挥,夜班编委、主任各司其职;执行端,更是囊括了大河报采编层面的精兵强将;而在“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