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社会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探究.doc

转型社会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型社会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探究

转型社会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探究   [摘 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转型社会下高校青年教师面临诸多压力,师德师风建设出现新问题、遇到新挑战。高校应以教育、制度、平台、监督为抓手,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优良师德师风的形成。 [关键词]转型社会;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2 — 0149 — 02 [收稿日期]2014 — 01 — 21 [作者简介]王国军(1980—),男,河南新乡人。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和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先决条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也补充了许多新鲜血液—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加强这个群体的师德师风建设,促进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已成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也是关乎人才培养、社会进步的国家大计。 一、转型社会: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大环境 社会转型论者们认为,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利益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转型的印记已深刻影响到包括高校青年教师在内的每一个人。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成长环境的复杂性。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变化,逐步形成不同的阶层,各阶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也各有不同,而高校青年教师来自不同的阶层,成长环境的差异会带来价值认知的差异。第二,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受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思潮的影响,青年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趋向多元,他们虽然思想开放、视野开阔,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度和认可度也存在差异。第三,生活阅历的单一性。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其生活阅历较为简单,思想情感较为单纯。第四,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并重。高校青年教师收入水平不高,建立家庭后经济压力增大,从而褪去了“象牙塔”中的“清高”,在追求学术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生计,其价值评判标准和职业认同感易受现实经济压力的影响,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容易动摇。 二、从“为人师表”到“利益诉求多元化”:历史溯源和现存问题 1.“为人师表”:作为“理念人”的青年教师 美国社会学刘易斯·科塞在其著作《理念人》中认为,知识分子是理念的守门人,也是意识形态的启蒙者。理念的人虽然屡遭拒绝和歧视,却依然在很多世纪中成为西方思想史上的开路先锋。〔1〕而我国古代的伦理思想中对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样也有着丰富的论述。传统文化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具体的要求:首先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就是说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影响学生,讲求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次是关爱学生,有教无类。如孔子所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就是说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学会从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并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再次是提升专业水平,热爱教育事业。《师说》中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是传授一种理念、道理、规律,授业就是具体的专业技术知识,解惑则传递一种人生智慧。最后是修身明德,锤炼品格。《大学》中开篇就阐明了古代知识分子所应追求的方向即“明德、亲民、至善”,追求的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远境界。〔2〕 近现代,教师的道德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20世纪50年代,广大高校青年教师洋溢着极高的革命热情,他们强调政治、崇拜英雄、注重精神、以苦为荣。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受“文化大革命”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主体意识被消磨殆尽,他们只能无奈地跟着阶级斗争新动向随波逐流。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全方位变革,中国社会发生巨变。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阶层分化日益突出,地域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使得高校青年教师形成了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转型加速,在激烈的社会大变革中,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也相应发生了转变,从一元到多元,从主导型向大众型,从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从“利他不利己”到“利他亦利己”转变,在这一系列的转变中,高校青年教师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个体逐渐受到关心和尊重,既关心国家、集体利益,同时,又兼顾个人利益的利己又利他的道德价值取向逐渐形成。 2.“利益诉求多元化”:“经济理性”主导的青年教师 社会转型论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多元化直接导致各阶层社会利益诉求的多元化,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