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传染科培养要求(五)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传染科培养要求(五) 掌握: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转诊注意事项。
熟悉: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措施、报告及转诊程序。
了解: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因、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机制。
并殖吸虫病
病因 病原体为并殖吸虫,原名肺吸虫,主要为卫氏并殖吸虫及斯氏狸殖吸虫。
流行病学 凡能排出并殖吸虫的人或肉食哺乳类动物均为传染源。生吃或半生吃含有并殖吸虫囊蚴的石蟹、蜊蛄及偶尔饮用含囊蚴的生水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病后仍可再感染。浙江与东北各省以卫氏并殖吸虫为主,四川、云南、福建等以斯氏狸殖吸虫为主。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居多。
发病机制 囊蚴经口进入消化道,幼虫在小肠脱囊而出,由小肠穿行人腹腔再达胸腔,引起浆膜纤维素性炎症,日久导致腹腔内脏器官相互粘连和胸腔粘连,引起咳嗽、咳带血丝黏液痰或铁锈色痰。虫体穿行途径不同,如皮下、肝、脑、脊髓等,引起相应病变。斯氏狸殖吸虫幼虫移行产生全身和局部过敏反应。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皮下形成嗜酸性肉芽肿,有渗出性胸膜炎;虫体进入肝脏可引起肝损害,脑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多见。眼眶、心包可受累。
临床表现 潜伏期3~6个月。卫氏并殖吸虫病以咳嗽咳痰多见,先干咳后有痰,呈铁锈色且带腥味。胸痛、呼吸困难、气喘、胸腔积液常见,胸水呈草黄色或血色。可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常有下腹或右下腹局限性压痛;部分病例头痛或癫痫发作,可发生皮下结节及包块等。斯氏狸殖吸虫病以胸腔积液和皮下包块常见。可有咳嗽,痰偶有血丝。胸水呈草黄色或血色,内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早期可有腹痛、腹泻。可有肝肿大和肝功异常。可头痛、呕吐、癫痫发作、脑膜刺激征、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皮下包块常位于胸腹部,具有游走性和此起彼伏的特征。
诊断 在流行区居住或到过流行区,有食未煮熟的溪蟹、蜊蛄或饮用生溪水史。出现如咳嗽、铁锈色痰、腹痛、腹泻、腹部包块、头痛或癫痫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常增高。痰、粪、尿、脑脊液或胸水检查到虫卵或在皮下结节中找到虫体是确诊依据。可结合免疫学及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
治疗 病原治疗,吡喹酮是首选药物,常用剂量为75~90mg/(kg·日),分3次服用,2~3天为1个疗程。脑型患者可间隔7天再给药1个疗程,亦可根据当地情况选用硫酸二氯酚或三氯苯哒唑;癫痫发作者应用苯妥英钠;颅内压增高者应用脱水剂;皮下包块可手术摘除;对脑、脊髓有压迫症状者可手术治疗。
转诊指征 并殖吸虫病非法定传染病。脑脊髓型并殖吸虫病出现压迫症状,或皮下包块者可手术治疗。
预防 彻底治疗患者。捕杀对人有害的保虫宿主。防止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对第一中间宿主可用生物或药物方法灭活。不吃生食、不喝生水,加强猫和犬的管理,加强粪便和水源的管理。
疟疾
流行病学 传染源是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疟疾的传播媒介为雌性按蚊。经蚊虫叮咬皮肤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输血和胎盘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反复多次感染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在疫区,以外来人口和儿童发病率高。主要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不受季节限制。温带以夏秋季发病为多。
临床表现 潜伏期:间日疟和卵形疟为13~15天,三日疟24~30天,恶性疟7~12天。疟疾的典型症状为突发的寒战高热。寒战持续10分钟~2小时。同时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0℃以上,周身不适,无明显中毒症状。发热持续2~6小时后,开始大汗,体温骤降,症状明显缓解,仍感明显乏力。持续l~2小时后进入间歇期。间日疟和卵形疟间歇期为48小时,三日疟为72小时,恶性疟发热无规律,一般无明显间隙。疟疾在初发时,发热可不规则。发作数次以后,才呈周期性发作。反复发作造成大量红细胞破坏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脾脏轻度肿大。脑型疟为恶性疟严重的类型,偶见于间日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型疟疾病死率高。恶性疟疾高原虫血症造成微血管阻塞,加上溶血对肾的损害,可引起肾功衰竭。
诊断 发病前到过疟疾流行区或新近有输血史。具有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热退的过程,特别是呈规律性的间日或3天1次。脑型疟多在疟疾发作数日后,出现神志不清、抽搐和昏迷。部分患者可引起寒战、腰痛、酱油色尿等急性血管内溶血,可出现贫血、黄疸、急性肾功衰竭称为溶血尿毒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有赖于厚、薄血或骨髓涂片,吉姆萨染色后可直接镜检疟原虫。
鉴别诊断 常须与败血症、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胆道感染、尿路感染等鉴别;脑型疟疾还应与乙型脑炎、脑型中毒性痢疾等鉴别。
治疗 发热期间卧床休息,高热、头痛者可物理降温或给止痛药。严重贫血可少量多次输血。脑型疟疾注意纠正脑水肿。
抗疟原虫治疗,氯喹是控制发作的首选药物,磷酸氯喹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