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届山西太原北辰双语学校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说明对象与特征
考点跟踪突破20 说明对象与特征(一)(2016·包头)阅读下文完成1-4题。筷子春秋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的代表。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作者李阳波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筷子”一词的由来和演变。②【解析】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筷子”前三段介绍了“筷子”一词的由来和演变;第④⑤段介绍了对“筷子”起源的推测熟食烫手就用树枝;第⑥段介绍了筷子使用灵活具有健身作用;第⑦段介绍了筷子的意义是文明进步的标志。第④段画线部分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作比较。②通过 “箸”和“匕”(或“匙”)作比较来说明“箸”的使用更方便夹菜。第⑤段加点的“理论上”能否删去?结合文意说明理由。不能删去因为文中对“箸”诞生的说明仅是合理推测并非实证。文使用方便灵活。②可以使就餐方式更文明。【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对象的特点的能力。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筷子筷子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灵活具有健身效果使进餐更加文明。(二)(2016·江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瓷板上的中国书画李慧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有删减)【注释】①淬(cuì):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②遑(huánɡ)论:不必谈及。根据文章内容填空。(1)瓷板上的中国书画经历了一个由“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六朝时期陶瓷上刻印或模印的文字”、“唐代瓷器的陶瓷书法”到“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的演变过程。(2)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题款(书法)”两方面具体说明的而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则是从“画”、“题诗”与“书法”三方面具体说明的。(3)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文章第四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文中将瓷板书画创作与纸上书画创作进行比较说明了因材质、料性不同创作者的技法也不同突出了瓷板书画创作比纸上书画创作更有难度更显功力。你认对陶瓷坯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有所了解;能根据瓷坯特点运用技巧;有一定学养。(三)(2016·宜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菊馔之流变贾祖璋我国以菊入馔(zhuàn饭食)的最早记载是公元前4世纪爱国诗人屈原在《离60年一度的“菊花会”相传此俗源于南宋。“菊花会”的内容是赏菊和餐菊。据聂凤乔先生记中山市的“菊花会”盛况云:家家都要(节选自《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阅读②③自然段简要说说菊通神清心明目延龄(长寿)。菊花饼的制法为:“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请问最后一道工序的“印饼”是什么意思?用固定的模具压制菊花饼的过程。请在下边卡片的横线处设计一个恰问:我国有关以菊入馔的最早记载出自哪里?答:出自屈原的《离骚》。问:林洪的《山家清供》主要介绍了哪三种食菊的方法?答:油煎、煮食和作羹。问:文中介绍的菊馔名食有哪些?答:菊花饼菊花肉菊花鱼。问:本文的段落层次是什么结构?答:“分——总”结构。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向往赏菊的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届中考化学考点复习(四川专版):第一单元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8讲 盐 化学肥料.doc
- 2016届中考化学考点复习(四川专版):2015中考真题分类解析考点5 碳单质、一氧化碳.doc
- 2016届中考化学考点复习(四川专版):第二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1讲 物质的组成.doc
- 2016届中考化学考点复习(四川专版):第二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9讲 物质的分类.doc
- 2016届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全册中考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doc
- 2016届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全册中考总复习资料: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doc
- 2016届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全册中考总复习资料: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doc
- 2016届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全册中考总复习资料: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doc
- 2016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 类型二 确定混合物组成的流程图.doc
- 2016届聚焦中考化学(全国版)总复习考点训练:第11讲 碳单质和一氧化碳.doc
- 2017届山西太原北辰双语学校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说明方法与语言.doc
- 2017届山西太原北辰双语学校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记叙文线索与情节.doc
- 2017届山西太原北辰双语学校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说明顺序与结构.doc
- 2017年北京版八年级下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学案.doc
- 2017年北京版八年级下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实 录.doc
- 2017年北京版八年级下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实 录1.doc
- 2017年北京版八年级下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doc
- 2017年北京版八年级下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3.doc
- 2017年北京版八年级下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5.doc
- 2017年北京版八年级下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6.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