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教育转型升级思索和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推进教育转型升级思索和实践

区域推进教育转型升级思索和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当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成为时代性课题,迫切呼唤着教育转型。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真正让人民满意,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江苏省如皋市自古以来就是一方崇文尚教的热土。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市办学条件全面改善,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持续领先,教育均衡普惠于民,在成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县(市)的基础上,率先成为省首批创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和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先行试点地区,并积极探索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示范区、终身教育体系示范区创建,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五区”同创、和谐共进的良好格局。2013年,我市所有定点幼儿园办园条件将达省优质幼儿园标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省定现代化学校办学标准。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将立足于如皋教育的发展现状,在继续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加快推进教育教学、特色建设、教师队伍、教育管理以及信息化工作转型升级,促进教育从“人人有学上”的外延式发展,转型升级为“人人上好学”的内涵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如皋教育。 一、推进教育教学工作转型升级 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是质量不断提高的教育。我们立足本土实践,创生出“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并区域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将充分发挥我市“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课改优势,进一步健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教育教学工作转型升级。 一是推进德育工作向“课程与活动”转型升级。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将结合我市“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思想、理念和方法,更加注重课程性与活动性,创新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打造活动德育品牌。把德育课程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整体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德育序列。 二是推进课程改革向“创新与实践”转型升级。日前,省“课程改革再出发·如皋专场”展示观摩活动及我市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十年课改总结表彰系列活动刚刚结束。我们将继续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的关键环节,更加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不断完善和改进我市“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推动课程改革再出发。同时,充分发挥我市通用技术实验学校、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城市及乡村少年宫等阵地优势,加强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不断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三是推进教育科研向“服务与实效”转型升级。教研必须先行。我市“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获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并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八大素质教育典型之一,主要得益于教育科研的探索、引领和推动。我们将坚持教研先行的方向,加强研发、研训一体化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服务教育教学的生产力。着力加强微型课题研究,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理念,以发现问题为关键、研究问题为过程、解决问题为目标,推动教育科研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推进特色建设工作转型升级 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是更具特色、更为多样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我们知道,教育公平的关键在教育内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我们将把特色建设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推进特色建设工作向多样性、课程性、文化性转型升级。 一是推进特色建设向“多样性”转型升级。通过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我市已基本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把特色建设与“体育、艺术2+1项目”、社团建设等紧密结合,提升学校特色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让学生通过选择寻求更适合自己的空间和途径,从而走向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二是推进特色建设向“课程性”转型升级。课程是特色建设的载体,课程文化是特色建设的根基。我市扎实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阳光体育运动、社团活动等,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将统筹制定特色建设课程规划,构建系统性、渐进性的特色课程体系,进一步放大区域性体艺特色效应。 三是推进特色建设向“文化性”转型升级。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我们将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各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打造学校物质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凝聚学校精神文化,让先进的办学理念处处落地,构建学校独特的文化气息和精神气韵。 三、推进队伍建设工作转型升级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