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乡土文化 优化语文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亲近乡土文化 优化语文教学

亲近乡土文化 优化语文教学摘 要:乡土文化资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发与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以提高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语文能力。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发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的两种做法:一、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指导学生习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乡土文化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新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特点之一便是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对改变“唯教材”、“唯教师”的传统教学具有巨大而积极的作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句话道出了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农村学校常常忽视身边可贵的自然资源和乡土文化资源,而热衷于追求城市现代化教育。在平时与农村语文教师的接触中,我也经常听到一些农村教师感叹学校没有先进、丰富的教学设备,感叹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不能在家较好地指导孩子学习等等。这些现状固然无法很快地改变,但其实,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却也有很多独特的优势,而乡土文化资源就是其中最精华的部分。《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同时强调:“各地区、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是有差别的。各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学校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 ”由此可见,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并努力使乡土文化资源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异彩。 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发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以下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乡土文化资源是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绝佳载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后,教师便有了创造的新空间,学生们也有机会走出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 社会实践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乡土文化资源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最佳源泉。如果我们能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利用好乡土文化资源,必然会给语文教学锦上添花。比如在我们中泰,就有很多这样的适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乡土文化资源:杀鸡宰鸭、走亲访友的正月,粽叶飘香、龙舟竞速的端午,月朗中天、举家团圆的中秋……这些传统节日各具特色、丰富多彩;佛音缭绕、山高安谧的石盂寺,古迹繁多、古韵悠远的洞霄宫,苦竹遍山、笛声悠扬的铜岭桥……这些地方特色鲜明、令人流连;别墅幽静、绿树林立的桃花源,清泉淙淙、野趣盎然的山谷演义,可以垂钓赏景、拓展锻炼的同家乡村乐园……这些新建的地域充满着山乡之趣、之美……教师如果合理组织开展一些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放松身心,亲近乡土文化,定会有很大收获。比如,端午时,让学生搜集端午的由来或者一些本地的风俗习惯,然后讲给其他同学听,从而养成探究的习惯,也进行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可以自己动手做做粽子,讲述粽子的制作过程,然后写下来展示;还可以去看看划龙舟比赛,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在班内交流,锻炼一下转述的能力。这类民族传统节假日放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访老人、搜寻资料、调查访问等。寒暑假时,则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考察活动,可以是本地的一些特色产业:如对制笛作坊进行一些调查,对其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研究,然后写成调查报告。也可以让学生去本地的一些古村落,如“空壳村”进行一些考察,对村落的历史以及现状进行分析,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感兴趣,能积极参与,并从中得到增长知识、增强能力、感受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指导学生习作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程提倡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虽然农村小学生相对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一些,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但是,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拥有大自然这一丰富的资源,给予了写作很多创作的空间。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紧扣乡土文化资源,挖掘乡土文化,使学生“有话可说”。 首先,引导学生发现和表现自然和生活的美。小学生的思维以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