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依煤矿联合排水试验报告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达依煤矿联合排水试验报告度

赫章县达依煤矿 井下联合排水试验 报 告 试验单位: 赫章县达依煤矿 试验地点: 水泵房 试验日期: 2012年5月11日 试验周期: 一年 报告日期: 2012年5月13日 目 录 第一章 水文概况 2 第一节 水文地质简述 2 第二节 水文地质矿井充水因素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 3 第二章 开采现状与涌水因素分析 8 第三章 排水设备 8 第四章 联合排水试验的条件 10 第一节 联合排水试验目的 10 第二节 具备联合排水试验的条件 10 第三节 联合排水试验时间 11 第四节 联合排水试验措施及要求 11 第五节 井下主排水泵房排水系统简介 13 第六节 试验前的准备 13 第五章 联合排水试验 14 第一节 试验相关参数 14 第二节 联合排水试验 14 第三节 联合排水试验记录 15 第六章 结论 17 第一章 水文概况 第一节 水文地质简述 达依煤矿矿区位于赫章县达依乡银庄村。矿区属高原低中山侵蚀溶蚀地貌,地形切割较大,地形总体北高南低,区内最高海拔+1998m,位于矿区西部山顶,海拔最低位于矿区南东角,海拔+1475m,最大相对高差523m左右,一般海拔+1550~+1850m,相对高差300m左右,矿区地形地貌条件属复杂类型。 根据赫章县气象局近二十年(1984~2004)的气象资料统计,本区属暖温带凉春干夏湿气候区。无霜期206~255天,平均248天;冰冻期平均状况为12月上旬到次年3月中旬;雨季开始期历年平均一般为5月7日,结束期为10月4日。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历年最低气温-10.1℃,历年最高气温37.1℃,年均气温13.3℃,历年最低总积温3650℃,历年最高总积温4964℃。历年最小降水量638.1mm,历年最大降雨量1209.5mm,年均降雨量851.6mm,历年最小月降雨量0.6mm,最大月降雨量268.1mm,历年日最大降雨量93.5mm,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年平均降雨量也随之增加。历年最小蒸发量1152.3mm,最大蒸发量1434.3mm,年平均蒸发量1281.5mm。历年最低日照时数1127.3小时,最高日照时数1618.5小时,年均日照时数1380.7小时。年平均气压8454.1hpa。风向最多为东北风,历年最大风速18m/s,年平均风速2.5 m/s。历年最小相对湿度62%,最大相对湿度88%,年平均相对湿度79%。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倒春寒、冰雹、暴雨、秋季低温等。由于土地的垦殖率较高,森林覆盖率较低,且山高坡陡,每遇暴雨,水土流失极其严重。 区内气候宜人,冬有凝冻,夏无酷暑,光照充足。 3.地表水 煤矿区水系属长江水系乌江上游六冲河流域。区内无大的河流,季节性冲沟较发育。矿区南东角边沿有一条小溪沟,几经转折,水流汇入矿区南东方向的前河,最后流入六冲河。矿区煤层露头附近及周边没有河流、溪沟和其他水体。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标高+1430m,该矿山最低采矿标高+1000m,低于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1430m)430m,地表水对矿山开采影响较大。 第二节:水文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简述 1、区域水文地质单元 本文中所指的区域,即为北东东—南西西的高家园向斜。该向斜的南南东翼分布有厚度大于100m的茅口灰岩。向斜内的地下水自成相对独立的补、迳、排系统而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勘查区位于高家园向斜南南东翼中部。 2、区域含、隔水层分布及特征 在本水文地质单元内分布的含、隔水层特征如下: (1)茅口组强含水层(P2m):分布于高家园向斜周边,主要为厚层灰岩,厚大于100m,含岩溶水,其含水性强。 (2)峨眉山玄武岩组弱含水层(P3β):分布于向斜周边P2m之上,为灰绿色、暗绿色、杏仁状、气孔状、致密块状玄武岩,厚0-100m,含裂隙水,其含水性弱。 (3)龙潭组弱含水层(P3l):分布于向斜周边P3β之上,为砂、泥(页)岩,煤层构成,厚73m-280m,含裂隙水,含水性弱。 (4)长兴组弱含水层(P3c):分布于向斜周边P3l之上,为灰至灰黄色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煤层构成,厚65m-96m,含裂隙水,其含水性弱。 (5)飞仙关组(T1f)第一段弱含水层(T1f1):分布于向斜周边P3c之上,为灰绿、蓝灰色(风化呈褐黄)中厚层、厚层状含钙质粘土质粉砂岩与粉砂质粘土岩,厚50m-100m,含裂隙水,其含水性弱。 (6)飞仙关组(T1f)第二段弱含水层(T1f2):分布于向斜周边T1f1之上,为紫红、灰紫色薄至中厚层、厚层状粘土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厚370m-640m,含裂隙水,其含水性弱。 (7)永宁镇组强含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