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1-6 非共沸制冷剂单级循环的T-s图 1.3.1 工业制冷装置的控制方式与特点 1.手动控制配合安全保护自动装置2.局部自动控制3.半自动控制4.全自动控制与节能5.最佳工况自动调节控制 1.手动控制配合安全保护自动装置 1)制冷的原理和制冷循环的特点。2)冷却水系统的作用和循环方式。3)制冷压缩机工作原理及结构。4)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工作原理与结构。5)制冷量调节的特点及调节方法。6)压缩机润滑系统的作用与工作方式。7)安全保护装置的设定值及整定方法。1)制冷系统的特点。2)各冷却设备的特点。3)熟悉各热负荷的变化规律。4)熟悉各压缩机的制冷能力。 图1-7 微型计算机实时闭环控制框图 图1-8 自动控制中硬件与软件改进后的效果 1.3.2 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 1.局部自动控制2.制冷站自动控制配合局部自动控制3.空调系统集散控制 1.4 带有辅助回路的单级压缩制冷新流程 图1-9 新流程循环示意图 图1-10 新流程在p-h图上的表示 表1-8 三种运行工况的参数(单位:℃) 工 况 A B C 冷凝温度 30 40 40 蒸发温度 -15 -15 5 表1-9 不同工况下新流程制冷系数的增量(工质R717) 辅助回路蒸发温度/℃ 工 况 辅助回路蒸发温度/℃ 工 况 A B C A 制冷系数的增量(%) 制冷系数的增量(%) -10-8-6-4-20246810 1.962.593.133.583.934.184.344.44.374.254.05 2.192.943.614.24.715.135.465.715.885.965.97 ————————0.421.161.78 12141618202224262830 3.763.382.932.41.791.120.39——— 5.895.735.55.24.824.373.863.282.651.96 表1-10 不同工况下体积流量比与辅助回路蒸发温度的关系(工质R717) /℃ 工 况 A B C 体积流量比 / / / / / / 表1-10 不同工况下体积流量比与辅助回路蒸发温度的关系(工质R717) -10-8-6-4-2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 0.9750.9690.9640.960.9580.9560.9560.9560.9580.960.9620.9660.970.9740.9790.9840.9910.996—— 8.049.2210.612.2214.1416.4319.222.5826.7732.0638.948.0160.6379.11108.5161.89287.35917.31—— 0.9680.9590.9520.9460.9420.9390.9370.9360.9360.9360.9380.940.9420.9460.950.9540.9590.9640.970.976 5.996.787.688.719.8911.2512.8314.6716.8319.3722.426.0530.535.9942.9251.8663.7380.16104.2142.37 ————————0.9960.9890.9840.980.9770.9750.9750.9750.9760.9780.980.984 ————————89.2110.6612.3914.5117.1220.4224.6730.3238.1449.5767.74 表1-10 不同工况下体积流量比与辅助回路蒸发温度的关系(工质R717) 30 — — 0.982 211.67 0.988 100.7 图1-11 一次节流与两次节流的比较 表1-11 美国公用冷库制冷装置的压缩级数及流程(62个厂) 压?缩?级?数 厂 数 比例(%) 节?流?次?数 系?统?数?目 单级 12 20.3 一次 两级 47 79.7 一次 30 两次 20 没回答 3 尚辅网 / 第1章 制冷方式、流程和控制方式的选择与优化 1.1 制冷方式的选择与优化1.1.1 常用相变制冷方法的特点1.1.2 制冷方法选择要点1.2 压缩式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的选择1.2.1 制冷剂选择的原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