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冲突.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外汉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冲突

对外汉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冲突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教会留学生使用汉语,还要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由于不同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意识,因此常常会导致文化冲突的出现,这就要求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都能够有效地化解文化冲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中西文化 冲突 解决策略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兴起和发展,从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到如今,孔子学院已经遍布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也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然而,由于地域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文化冲突,尤其是中西文化冲突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时有发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避免或化解中西文化冲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文化与文化冲突 文化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并将人类文明成果的方方面面以特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同民族的文化,根源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认为自身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因此,在不同的文化相互接触或交流的时候,会产生对抗的状态,这就是文化冲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根植于华夏大地,经过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它要求人谦虚、谨慎,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集体主义。而西方文明则根源于蓝色的海洋文明,在不断对外扩张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在独具特色的西方文明。它强调自由与平等,重视个人主义。在中西两种文明的相互接触与交流中,不同的文化意识必然会引起冲突。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意识。因而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必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甚至会有人认为某个问题触及到了他们的底线,不能在公共场合谈论。面对拥有不同文化意识的留学生,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传授中华文化,怎样才能使每一个留学生得到尊重,需要引起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的足够重视,并尽力妥善解决。 二、中西文化冲突的表现 (一)时间观念的冲突 西方人很重视时间观念,严格将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与个人时间区分开来,并严格执行计划好的事情。而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在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教育下,常常为了他人而牺牲自我利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西时间观念的冲突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布置作业和补课。 中国学生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因此,在课余时间写作业和补课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西方人则不同,他们认为课堂以外的时间是自由的,是由自己支配的。在老师布置作业或者是要求补课的时候,会认为“不可思议”,他们认为即便是老师也不可以占用他们的个人时间,学习就应当在课堂上完成,课余的时间则是用于休息、娱乐和实践的,不应该总是一个劲儿地学习。 (二)风俗习惯的冲突 中西方文化观念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因而在日常教学中可能会产生风俗习惯方面的冲突。例如,在汉语初级课堂上,老师生日那天,一个外国学生送他一个很漂亮的“钟”作为礼物,希望老师有一个好的时间帮手,时时刻刻都开心。尽管这位老教师从事对外汉语工作多年,知道中西文化的差异所在,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让他在心理上仍然对这件礼物感到难以接受。因为在汉语中,“钟”和“终”同音,“送钟”等于“送终”。由于该留学生初学汉语,不懂得其中的内涵,本来是一番好心送礼反而惹得老师不高兴。 在“尊老”问题上也常常会有冲突发生。在中国,称呼年长的同志为“老先生”“老同志”等,在路上搀扶老人以及在公交车上把座位让给老人都表现了对老人的尊重。而在西方国家,直接说某人“old(老)”则是很不礼貌的,同时他们也很忌讳谈及自己的年龄。在路上,西方老人不希望被别人搀扶,在公交车上把座位让给老人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们不希望被别人认为是“老人”。 (三)宗教信仰的冲突 在西方国家,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且虔诚地相信“神”和“上帝”。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大多是“无神论”者。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宗教信仰,尽量避免有关宗教问题的讨论和争议。 (四)思维方式的冲突 中国人较为含蓄,有问题常常以“迂回曲折”的方式提出,而西方人则喜欢“开门见山”。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别人交往时,常常“抬高别人,贬低自己”,认为这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个性开放,喜欢张扬。例如,当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时,西方学生喜欢用“Thank you”回答,欣然接受老师的表扬。他们对于中国学生总是谦虚地表示“自己做得不够好,今后还会更加努力”来否定老师的表扬,认为是不可思议的,认为中国人不诚实。他们觉得努力就应该得到回报,得到别人的赞扬,而接受别人的赞扬是对他人的尊重。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