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唐宋文论的摘录、评价与总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关唐宋文论的摘录、评价与总结

关于唐宋儒家文论的摘录、评价与总结 “风骨论”的重振,初唐陈子昂 漢、魏風骨,晉、宋莫傳 释义:汉魏时期刚健苍凉精要的风骨传统,看来齐宋时期已经没能流传下来。 评价:汉魏风骨,意指汉末建安、曹魏正始年间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劲健、慷慨苍凉的艺术风骨,与 所谓的“建安风骨”意思相同。这一句是有关古今文学风格的比较,诗人为后世不能传承前人优良的文学创作风格而惋惜感叹,并引出下文的议论。 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 释义:追求华丽的词采,而缺乏内在的比兴寄托。 评价:道出了齐梁时期流行的文学风格趋势,揭示了齐梁文风中忽视社会内容,不注意整体审美形象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兴寄论”的文学创作论,主张诗歌创作要寄托实在的社会内容与情感。 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 释义:真是感到大作透出一种端直飞动的风骨,声情抑扬起伏,言语鲜明简练,音韵铿锵动听。 评价:这是作者对友人的《咏孤桐篇》做出的高度评价,认为其文有着汉魏风骨之美,冲击了齐梁以来奢靡华丽的文学风气,作者还在此继承和深化了刘勰的“风骨论”,体现其文学创作中主张的风骨精神,作者为此作了《修竹诗》表达自己对《咏孤桐篇》的赞美之情。 总结:从这篇短序中,诗人谈了自己对齐梁以来文学风气的看法,在文学创作上,主张追求刚健爽朗,精要风雅的文学风格,深化“风骨论”,提出“兴寄论”,强调作品有充实的社会内容和重视诗歌整体审美形象的表现,反对齐梁以来浮艳绮靡的文学风气,这在诗人的创作中可见一斑,如《登幽州台歌》。 杜甫的以诗论诗:《戏为六绝句》 (其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释义:庾信笔力高超雄健,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评价:杜甫充分充分肯定了庾信的诗歌创作成就,认为其文风有其清新俊逸的一面,反对后世年青一代全盘否定齐梁文学,批判肆意讥笑前人创作的后生。 (其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释义:初唐四杰诗文的体裁和风格在当时自成一体,却被当时言行轻佻的文人攻击不停。 评价:杜甫肯定了初唐四杰诗文自成一体,开创了诗歌新特色的成就,批评了那些轻薄为文,肆意讥笑他人的文人。 (其四)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释义:翡翠兰苕:喻诗文清新之美,鲸鱼碧海:喻诗文的俊逸之美。 评价:反映了杜甫主张诗文创作既要追求清丽阴柔之美,又要追求俊逸阳刚之美。 (其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释义:不要看不起今人而重视古人,要以清词丽句为领。不排斥今人创作。 评价:今人应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古今之词。 5、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释义:轻薄之辈不及前辈是毋容置疑的,诗文创作上,后人要不分先后地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 评价:此句体现了杜甫对前代文学的态度。“另裁为体”,既区别,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文;“亲风雅”,即主张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转益多师”,多方面寻找老师,体现了杜甫的文学学习创作观。 总结:(1)前三首是对先前诗人的客观评价,后三首论诗的宗旨,不随意鄙薄前人的创作,主张诗文创作上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追求清新秀丽又壮阔豪迈的诗文风格。 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前后贯通,互相联系,表现了不同的主题,开创了“以诗论诗”的文学评论方式。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论:《与九元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贤圣,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释义: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言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实的。上自圣贤,下至愚人,微小如豚鱼,幽隐如鬼神,种类有别而气质相同,形体各异而感情一致。接受声音的刺激而不产生反响,接触到情感的影响而内心不感应,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评价:白居易认为《诗经》具有真切的情义,以温柔敦厚感化人心,使政治平和,并由此引出诗文中情、言、声、义四体关系的讨论。他认为情感是诗文创作的根本,诗文的言语是情感的载体,声律是诗文的抒情方式,意蕴则是诗文的最终的结果。 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二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言者无罪,闻者作诫,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释义:韵律协调言语就顺畅,语言顺畅声音就容易动人。类分明确情感就得以表现,情感得以表现就容易感人。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贯串着隐密细微的事物。天子和平民就以上下沟通,天地之气就能彼此相交,人们的忧乐相同,人人的心意也就达到和乐。······用诗讽谕的人没有罪过,听到这种讽喻的人可以作为戒鉴。实行讽谕的和听到这到讽谕的各尽自己的心力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