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吴门印派之首文彭历史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吴门印派之首文彭历史意义

论吴门印派之首文彭历史意义   摘要:明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文彭,深受其父文徵明的影响,对诗书画印都很精通,尤善篆刻,在中国的篆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开辟了中国篆刻流派的先河,所以后人都尊称文彭是流派篆刻的祖师或文人篆刻的鼻祖。文彭将春秋战国以来的篆刻艺术推向了高潮,并走向了成熟。文彭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苏州,并以他稳重、新颖的篆刻风格开创了“吴门印派”。本文将主要叙述文彭篆刻的艺术特点及其艺术背景和成因,从而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文彭在篆刻艺术上的贡献和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文彭 篆刻 流派 文彭(1497—1573),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寿承,号三桥,因曾任北京、南京国子监博士,后人都称他为文国博、文博士或两京国博。他是“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长子,也是明朝中叶著名的书法篆刻家。他在书法上“少承家学,善真行草书,尤精于篆隶”,“熟不如父,而萧散之气则远过之”。但他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篆刻上,开辟了印坛吴门一派,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明清两代的篆刻之风。故前人称之“印之一道,自国博开之,后人奉为金科玉律,云礽遍天下”〔1〕。在中国篆刻艺术史上素有流派篆刻的“继往开来之功”〔2〕。前辈学者对文彭的篆刻艺术的鉴赏着力颇多,但对其篆刻渊源的分析尚有不足。本文拟从文化背景和学术渊源两个方面来探讨文彭篆刻形成的原因,并就正于方家。 一、 文彭的篆刻艺术形成的背景 文彭在篆刻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也有其特殊的背景。苏州为明代的经济中心,“楚商闽舶,辐辏云集”,各地富商大贾和文人画士荟萃于此。元代以来这一地区的人文积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更加勃发,吴地文化在当时一枝独秀。 除了上述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之外,文彭篆刻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广泛的艺术交往 吴中人文荟萃,文人之间往来密切,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交游圈。文彭之父文徵明曾是这个圈子的核心人物。同其父一样,文彭的交友圈亦极其广泛,书画界、诗文界皆有密友。 从史料来看,与文彭交往最密的当是嘉兴项元汴、项笃寿兄弟。项氏是嘉兴望族,家资富饶,广收法书名画,藏纳之丰,甲于江南。文彭与其交游更多是建立在共同的嗜好 书画鉴赏上。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收录了文彭信札二十四通,其中有十九通是写给项元汴的,可见两人往来之密切。〔3〕董其昌所作《项元汴墓志铭》亦说项元汴“所与游皆风韵名流、翰墨时望,如文寿承、体承,陈淳父、彭孔嘉、丰道生辈……”〔4〕。首列便是文彭、文嘉兄弟,可见关系非同寻常。从上述信札中还可以看到,文彭不仅直接出售藏品给项氏,还为项氏介绍别人的藏品,充当买卖中介人的角色。有学者据此认为项元汴的一部分藏印可能就是文彭篆刻的。〔5〕 文彭与当时在文坛享有盛名的“后七子”中的王世贞、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宗臣六人均有诗文来往。〔6〕王世贞在其《弇州山人四部稿》中有《悲七子篇》,诗中写到:“六人者次第逝,并寿承(文彭)七矣。夫七人者皆风雅士也,后先与余游好。乃不半岁而尽失之,能令后死者无戚戚也。”〔7〕可见文彭同王世贞交情深厚。文彭与“南园后五子”中的欧大任、黎民表亦有交往,常常一起燕集交游,过从很密。同文彭交游的还有王宠、王履约、彭年、王绳武,袁邦正、袁尚之、袁补之、袁与之四兄弟,徐霖、陈淳、华云、王世愈等人。这些人或擅长书画,或诗书画兼擅,与他们的交往,使得文彭不仅能广泛涉猎,大开眼界,也为他日后在吴中文人圈子里的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良好的家学传统 昆山所在的苏州在元明之际有着深厚的篆刻传统。元代著名印人吾丘衍、赵孟兆页 、王冕、吴睿等都是浙江籍人,距吴地不远,风气习染。尤其是吴睿,晚年侨居昆山,其弟子朱畦是昆山人。在文彭之前和同时,吴门地区曾经从事篆刻的文人,除文徵明和唐寅外,还有徐霖、孙一元、陈淳、王宠、彭年等。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彭极受其父文徵明的影响。文徵明好治印,曾称,“我之书屋多于印上起造”,其印癖可见一斑。对于文徵明的印,前人曾有评价“待诏印章雅而不俗,清而有神,得六朝陈隋之意,至苍茫古朴,略有不逮”〔8〕。文徵明书画作品和藏书上所用印章,今天可以见到很多。姓名印如“文徵明印”“徵仲父印”“衡山”“徵中”“徵明”等。还有诸多他的斋馆堂室名印,除“江左”“停云”“竹坞”等常用印外,又有“玉兰堂印”“辛夷馆”“翠竹斋”“梅花屋”“烟条馆”“悟言室”“歌斯楼”“玉磬山房”“梅溪精舍”等。《明清名人刻印汇存》载有文徵明“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象牙印一方。其白文印颇得汉印之风,朱文印则远追陈隋,近法雪松,虽然尚嫌粗拙,但气象已备。在其父的影响下,文彭热衷于篆刻之道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文彭对篆刻的开拓之功是与其父文徵明分不开的,所以前人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