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传播理论研究》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新闻传播理论研究 课程编号 120105030001 课程负责人 刘九洲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必修课程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4 8 0 0 0 0 0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经典的新闻传播理论;
2、阅读并研讨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传播理论书籍和论文;
3、初步具备进行理论引导性研究的能力。【课程内容简介】
专题一 :理论建构与学术研究
社会科学的理论建构;新闻理论建构的缺失。
专题二 :西方新闻传播批判学派的研究
批判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历史背景;传播学批判学的主要研究视角;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基础。
专题三 :关于法兰克福学派媒介批判理论
大众媒介传播与文化工业理论;大众传播与“公共领域”理论。
专题四 :政治经济学的媒介批判理论
媒介企业成为二十世纪的新兴大工业;政府成为消费者;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业已形
成。
专题五 :符号学媒介批判理论
对符号学的历史认识;符号学产生的学科渊源及研究状况;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媒介批判学者对符号学理论的应用;符号学媒介批判的研究方法。
专题六:文化学媒介批判理论
文化学媒介批判理论产生的背景;文化学媒介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派别;霍尔的
社会理论与文化理论。
专题七: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理论
女性主义的含义;女性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女性主义思潮的主要派别;女性注意媒介
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思维方法及研究方法。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 参考书目 1、张锦华,《传播批判理论》,(台)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4年。
2、黄新生,《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年。
3、欧力同、张伟,《法兰克福学派研究》,重庆出版社,1993年。
4、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5、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年。
《新闻传播方法研究》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新闻传播方法研究 课程编号 120105030002 课程负责人 孟君 教学团队成员 孟君、周莉 课程类别 必修课程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4 0 0 0 8 0 0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程序;
运用某种研究方法完成一篇规范的实证研究论文。【课程内容简介】
专题一:传播研究方法概述
专题二: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特征和运用范畴;内容分析法运用程序;内容分析法案例精读;
专题三:社会调查法
社会调查法特征和运用范畴;社会调查法运用程序;社会调查法案例精读;
专题四:焦点小组法
焦点小组法特征和运用范畴;焦点小组法运用程序;焦点小组法案例精读;
专题五:民族志法
民族志法特征和运用范畴;民族志法运用程序;民族志法案例精读;
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 参考书目 1.(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
2.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柯惠新,祝建华,孙江华:传播统计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年。
4. 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5. (美)基顿,(中)邓建国,张国良:传播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新闻史研究》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新闻史研究》 课程编号 120105030003 课程负责人 张德华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必修课程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4 8 0 0 0 0 0 【教学目的及要求】
系统掌握中外新闻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发生的历史动因;
把握中外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和规律;
了解当前中外新闻事业的概况及趋势。【课程内容简介】
专题一:中国近代报刊及新闻思想的发生发展
维新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时期的思想启蒙思潮与报刊发展的关系
专题二:世界新闻传播史的主要新闻思潮
美国;欧洲;日韩等国的主要新闻思潮及代表人物、重大史实、重要新闻现象和新闻媒介。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 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2、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1800-1949),学林出版社,2006年
3.李泽厚,中国古、近、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6年
4.许纪霖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