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活化粉煤灰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study of performance of efficient activated fly ash and its developing.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效活化粉煤灰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study of performance of efficient activated fly ash and its developing
文章编号:1007-046X(2013)04-0007-05
粉煤灰
高效活化粉煤灰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Study of Performance of Efficient Activated Fly Ash and Its Developing
颜晓敏
( 201108)
摘 要:通过磨细工艺优化及化学激发剂复配,对高钙原状统灰及低活性低钙粗灰进行改性,分别研制出 A 类和 B
类高效活化粉煤灰。采用 XRD、SEM 等微观测试手段对高效活化粉煤灰的颗粒形貌、粒径分布和化学成
分进行分析。宏观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球磨设备研磨高钙原状统灰 25 min,粉煤灰活性可提高
21%,符合 I 级磨细灰的技术要求;在低活性低钙粗灰中加入 1.5% 的无机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物复合
激发剂,采用改进后的球磨设备研磨 10 min 后,可满足 II 级粉煤灰的技术要求。两种改性灰在普通混凝
土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与II级粉煤灰相比,相同掺量下,掺A类高效活化粉煤灰的混凝土强度提升 9%~15%,
B 类高效活化粉煤灰可替代 II 级粉煤灰在混凝土中使用,其掺量可达 30%。微观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活
化粉煤灰颗粒较细,形貌较好,且在晶体组成上与 II 级粉煤灰相似,均以硅、铝和钙的氧化物为主。
关键词 :粉煤灰;高效活化;磨细;化学激发
中图分类号:X705.3 文献标 志码:A
0 引 言 (1)高钙原状统灰:选取了某电厂排放的高钙原状统
灰作为产品试验的原材料。原材料的指标见表 1。
粉煤灰是我国当前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废渣之一,是燃
表 1 某电厂原状粉煤灰检测指标
煤发电厂的必然产物。据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 2010
GB/T 1596—2005
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披露,2010 年的原煤产量为 31 亿 II
t 左右。中国煤炭产量中 70 %的煤炭用于发电,通常每消 45μm% 25 29
耗 4 t 煤就会产生 1 t 粉煤灰[1] 。按此计算 2010 年中国燃 % 105 94
煤发电厂排放的粉煤灰超过 5 亿t。如此庞大的粉煤灰年 % 8 1.58
产量,对综合利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 1 0.1
% 3 1.07
本文基于提高粉煤灰利用价值及效益为目标,通过磨
% 4 2.88
细工艺优化及化学激发剂复配,改性 II 级 C 类统灰及低活
/mm 5 0.8
性 F 类粗灰,研制 A 类和 B 类高效活化粉煤灰,通过提高 28 d /% 72
粉煤灰活性,扩大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消纳量,提高粉煤
灰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由表 1 可知,高钙原状统灰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诺亚方舟ⅱ noah's ark ⅱ apartment for experts in utsz.pdf
- 住宅产业化的模块化设计原理及方法研究 the princip le and method of housing industrialization modular design.pdf
- 山地的逻辑建构﹡--云南怒江地区乡土建筑的接地关系研究 mountain logic tectonicsthe grounding relationship of th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in nujiang area of yunnan.pdf
- 数字化结构性能生形研究 research on digital structural performance morphologies.pdf
- 底蕴深厚,化危为机潜力巨大,复兴在望——中国奶业振兴态势分析会综合报道(二).pdf
- 小鬼当家--国内外小型挖掘机集锦.pdf
- 上海人口空间变迁的现象、原因及后果初探 phenomena,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shanghai population spatial change.pdf
- 转变发展方式纺织业要迈三道坎.pdf
- 小广场大战略--上海袖珍广场设计思考 small squares, big strategy:thoughts on the design of pocket squares in shanghai.pdf
- 全球城市指数研究 research on global city index.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