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基本知识讲座及书法常识.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毛笔书法基本知识讲座及书法常识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书法。” --书法家、雕塑家熊秉明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金 文 隶书(汉) 隶 变 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叫作“隶变”。 隶变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可以说是由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一种过渡字体。 你知道天下三大行书吗? 1、《兰亭序》 王羲之(晋) 2、《祭侄文稿》 颜真卿(唐) 3、《黄州寒食帖》 苏轼(宋) 《祭侄文稿》(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颜真卿(708——784),享年77岁,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体,称为“颜体”,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笔法。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书法遍览晋唐诸家,转益多师,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传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帖》等。 三、如何开始学习书法? 临摹碑帖是书法学习的主要途径,是书法创作和运用的基础工程,临帖过程如何是取得学书成功与否的关键。 楷 书 楷书又叫真书, 成熟于东汉末年 ,是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 “楷”是楷模、准则的意思,楷书由隶书演变来的,是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进一步发展形成的字体。 楷书结构方正,点划规范,是真正的方块字。 你知道楷书四大家吗? 四、如何临摹碑帖范本? 描红法 双钩法 临与摹 五、如何选择学书工具和材料? 文 房 四 宝 — 笔 墨 纸 砚 宣纸 另外所需工具 六、初学应如何正确执笔? 握管法: 运腕方法 运腕方法 姿势 坐姿 坐椅边三分之一的位置 双脚张开与肩同宽,小腿膝盖垂直 眼离纸30公分 胸离桌10公分 手指离笔端3公分 口决: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立姿 写15公分以上大字用 口决:足开、悬臂、身躬、头俯 七、学习书法有哪些好处? 作为实用的书法 作为艺术的书法 作为养生的书法 作为文化的书法  书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学书法最基本的活动是写字,而写字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记事和交流感情,起码的要求是把字写得规范、整洁、清楚,使人看了乐于接受,如果把字写得杂乱无章,甚至随心所欲,胡乱造字,读者如释天书,无法辨认,就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书法具有艺术性 通过点画线条的强弱、浓淡、粗细等丰富变化,以书写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以字形字距和行间的分布,构成优美的章法布局,有的似玉龙琢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丽,有的气势豪放,这些都有使书写文字带上了强烈的艺术色彩。书法己是民族艺术中一枝永开不败的鲜花,世人赏以欣慰,可从中领略其精神风度,心灵意境,生活情趣,审美追求,时代气息······· 书法有益健康 “作书能养气,也能助气。”练书时,须绝虑疑神,全躯启动,力送毫端,注于纸上,抒胸中气,散心中郁。这样,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调节和锻炼作用,久而久之,可使人灵心焕发,无疾而寿。如历史上欧阳询、颜真卿、大书法家平均寿命79.2岁,其中颜真卿76岁时遭杀害,不然寿命会更长。另据资料介绍,明清两代著名书画家(书画相通)同高僧比较,28人中,书画家比高僧长寿12.7岁,说明书画活动可能比高僧修行还有利健康,己为世人共识。现己76岁高龄的“将军书法家”李真先生,通过练习写字,心脏病好转,并不再为失眠而苦恼。 书法可陶冶情操 情操是感情和思维的综合,书法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其美感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与其他事物有着密切的互为表里联系。 学习书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先专一,后博学。 刚开始练字的人,在选好一本字帖之后,就要专心致志练下去,不可朝三暮四,随意更换字帖。 第二,要认真读帖 读帖是临摹字帖的前提。读帖好比读书,为的是明其道理,而不仅仅是识字或抄书。只有读得懂、看得细,才会印象深、写得像、记得牢。 毛边纸 御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