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师大版]山西省运城市教研室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口技》《老残游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感悟艺术—口技
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口技》《老残游记》
口技???? ?老残游记
山西省运城市教研室??孙精珍(组编、统稿)
山西省临猗县临猗二中 周艳霞 张列果 贺晓明 王婷
一、学习《口技》
1.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走进文本体会精彩。
(1)文章第二、三、四段描写了几个场面?
三个场面。
①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
②一家人醒而梦。
③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惊恐。
(2)勾画出这三段所描写的各种声音并思考: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有何特点?
声音的变化总的来说是按“小—大(第一个场面)—小(第二个场面)—大(第三个场面)发展的”,其中又各有特点:第一个场面声音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第二个场面以鼠倾盆器的声音来烘托静;第三个场面达到高潮,声音由少而多。另外,声音有的是单独相继而出,有的是同时发出。
(3)这几段中,除了正面描写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描写吗?
(有,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第二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第三段: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第四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课文第三段的描写可否省略?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去。这段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
4.探究写法领会主旨。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口技者的高超技艺的?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2)文中的侧面描写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有什么作用?
(一是场面表演中观众的反应;二是首尾两段对道具和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5.品味语言
(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营造出小巷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
(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
(3)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
(4)课文第四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
(“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渲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5)拓展训练: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篇200字的小文章,描写你所看过的一段精彩演出。
(如:电影、体育比赛或文艺节目、报告会等。)
二、学习《老残游记》
1.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2.初读理清思路: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段意。
3.再读感知内容。
(1)在课文的一开头,作者引用了《游记》里一个妓女骂诗的话,有什么作用呢?你同意这个“翠环”的观点吗?
(是为了把理论文章写得有趣味,即使作者不一定同意的话,也可以引来作为有趣的话题。所以下面接着就把作者所强调的文学要“写实”,不能“用套语滥调”的观念引了出来。)
(2)“地裂北风号,长冰蔽河下。后冰逐前冰,相陵复相亚。河曲易为塞,嵯峨银桥架。”这首诗被作者评价为“不会满人意的”,原因是什么?
(对这种不常见的景象,拘束的古诗体是无法将其特色表达清楚的。)
(3)紧接着,作者引用了一段《老残游记》中的景物描写作为例证。这一段文章好在哪里?
(作者由此归纳出了结论:“不但人有个性的差别,景物也有个性的差别。我们若不能实地观察这种个性的差别,只能有笼统浮泛的描写,决不能有深刻的描写。”这里从正面把自己的主张加以阐明了,也即要写出个性来,写出特点来,不能泛泛而谈。这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4)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前文那首诗歌和散文对比,一正一反,正反对比,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5)作者亮出他的论点后,却不进一步加以阐述,而是又去谈《老残游记》里的“千佛山倒影”,这是为什么呢?
(先是从正面说明实地考察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说明,如果不实地考察,就抓不住特点,也就只能用一些套语了。)
(6)分析刘鹗的白小玉唱书这段好在哪里?胡适在课文中的评价你同意吗?
(这段的好处,主要集中在一点,那就是音乐本来是不能用文字写出的,只能听的,可是刘鹗却把它写得具体了。这主要是因为他用了“七八种不同的比喻”,给读者留下“明了的印象”。当然,胡适这样的分析,也有不太到位之处。具体来说,就是对这七八个比喻缺乏分析。其实,这七八个比喻,妙就妙在把不可见的声音用躯体可感的心理效果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年度中考试卷:英语(湖北省孝感卷).doc
- 2015年度中考试卷:英语(黑龙江龙东五市卷).doc
- 2015年度中考试卷:英语(湖南省益阳卷).doc
-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新版)语文版.doc
-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新版)语文版.doc
-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学设计(新版)语文版.doc
-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新版)语文版.doc
-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选举风波教学设计(新版)语文版.doc
-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新版)语文版.doc
-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设计(新版)语文版.doc
- [北师大版]山西省运城市教研室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山地回 忆》.doc
- [北师大版]山西省运城市教研室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海明威的对话艺术》《巴尔扎克作品、水浒、红楼梦的对话艺术》.doc
- [北师大版]山西省运城市教研室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贾芸谋差》.doc
- [北师大版]河南省南阳市22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孔乙己》.doc
- [北师大版]河南省南阳市28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社戏》.doc
- [北师大版]河南省南阳市三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世间最美好的坟墓》《椰子树与平等》.doc
- [北师大版]河南省许昌市一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黄帝的新装》.doc
- [北师大版]河南省许昌市普通教研室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
- [北师大版]河南省许昌市普通教研室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阿长与山海经》.doc
- [北师大版]河南省许昌市普通教研室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慈母情深》.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