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MCP型70kg级高强钢的生产工艺研究及应用
摘要:传统70kg级高强钢一般采用“TMCP+回火”工艺生产,性能合格率比较稳定,但生产周期长、工序成本高。为适应低碳经济的需要,降低成本,挖潜增效,该厂充分发挥工艺装备先进、保障能力强的特点,提出了70kg级高强钢取消回火工艺的方案。
关键词:70kg级;高强钢;TMCP;性能;生产工艺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G14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2-0058-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0127
70kg级别高强钢作为典型的低碳贝氏体钢,拥有较低的碳当量和裂纹敏感指数值(Pcm),焊接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煤矿机械液压支架、工程机械起重设备,是某厚板厂的支柱产品,年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市场占有率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传统70kg级高强钢一般采用“TMCP+回火”工艺生产,性能合格率比较稳定,但生产周期长、工序成本高。为适应低碳经济的需要,降低成本,挖潜增效,充分发挥工艺装备先进、保障能力强的特点,提出了70kg级高强钢取消回火工艺的方案。
1 存在的问题
在该方案实施初期,效果很不理想,突出表现在:20mm及以下薄规格瓢曲量大,瓢曲率在95%以上;性能合格率低,2013年1~2月份70kg级高强钢TMCP态性能合格率仅为46.91%;生产过程中轧制、冷却等各个环节整体控制水平不足,工艺参数波动较大。
2 改进方案
2.1 薄规格成分、工艺改进及优化
2.1.1 薄规格成分设计。20mm薄规格70kg高强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板型差,钢板性能均匀性差,钢板强度指标波动大,总体一次合格率偏低。为此,采取低C、高Mn、Cr的设计思路,通过调整Mn、Cr含量弥补终冷温度提高带来的强度损失,增加的强淬透性元素Cr有利于钢板在较高的温度区间内得到贝氏体组织,满足钢板强韧性要求。按GB/T 1591标准,16~20mm 70kg级别高强钢成分设计为:C 0.04%~0.07%,Si 0.25%~0.40%,Mn 1.75%~1.90%,P≤0.015%,S≤0.008%,Alt 0.02%~0.05%,Nb 0.025%~0.040%,Cr 0.35%~0.50%,Ti 0.01%~0.03%,B 0.001%~0.002%,CEV≤0.47%,Pcm 0.16%~0.21%。
成分设计中因Mn含量偏高,为了减少Mn偏析及MnS夹杂物对于性能指标的影响,成分设计中S含量降低,可有效减少组织偏析对于性能的影响,同时可减轻钢板的带状组织的影响。
2.1.2 薄规格工艺设计及改进。通过理论计算,增加Mn含量后Ar3温度降低18℃,理论上有利于减少钢板的带状组织。新成分与原成分相比Ar3温度及Bs温度变化情况如下:
20mm原成分Ar3:752℃;20mm新成分Ar3:731℃。
20mm原成分Bs:645℃;20mm新成分Bs:618℃
根据理论计算情况,通过制定不同的轧制、水冷工艺并进行相应的试轧,最终薄规格高强钢生产工艺为:中间坯厚度70mm,终轧温度830℃,开冷温度755℃±10℃,冷速10℃/S,终冷温度580℃±15℃。通过观察金相图谱,可见组织中表面及1/4处出现板条状贝氏体,心部为典型的粒状贝氏体,晶粒细小弥散,未发现较大颗粒的铁素体晶粒。
2.1.3 薄规格钢板的板型控制。在一个轧制周期内随着轧制量的增加,轧辊磨损会越来越严重,由于目前该厂宽度在2500mm以下的窄规格所占比例较大,极易造成轧辊中部磨损远大于边部,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安排轧制薄规格高强钢,钢板边部正好处于轧辊磨损的急剧过度部位,势必产生严重的边浪,最终影响钢板的冷却效果。为此将薄规格高强钢安排在换辊后辊型较好的时间段内,为轧后板形控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2.2 25、30mm性能攻关
成分的优化与改进。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25、30mm高强钢成分设计上重点考虑性能指标,因此其Mn、Cr等含量较20mm偏低。成分设计为:C 0.04%~0.07%,Si 0.25%~0.40%,Mn 1.55%~1.70%,P≤0.015%,S≤0.008%,Alt 0.02%~0.05%,Nb 0.025%~0.040%,Cr 0.15%~0.40%,Ti 0.01%~0.03%,B 0.001%~0.002%,CEV≤0.47%,Pcm 0.15%~0.20%。
主要添加元素Nb用来保障细化晶粒,确保冲击性能指标,Cr、B的加入用来提高钢板的淬透性指标。
2.3 加热制度的优化
2.3.1 调整加热炉加热时间。由于高强钢坯料单重较大,同时受加热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YY0306-2018 热辐射类治疗设备安全专用要求.pdf VIP
-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风电场)(建标〔2011〕209号).pdf VIP
- 商品混凝土采购组织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docx VIP
- 《合成生物学》课件.pptx VIP
- 《中国文化概况》带翻译版.pdf VIP
-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制度及流程(模板).docx
- 2.1.2 认识地球(第2课时 地球仪与经纬网)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湘教版).pptx VIP
- 二年级上册1-8单元看图写话.pdf VIP
- YY/T 0061-2021特定电磁波治疗器.pdf
- 沥青路面旧路改造工程施工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