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用药指导——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用药.doc

特殊人群用药指导——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用药.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殊人群用药指导——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用药

特殊人群用药指导——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一、妊娠期妇女用药 (一)药物对孕妇的影响 妊娠期妇女用药有时可对孕妇本身产生不良影响。妊娠早期(妊娠初始3个月)是胚胎器官和脏器的分化期,易受药物的影响引起胎儿畸形。如雌激素、孕激素等常可致胎儿性发育异常;甲氨蝶呤可致颅骨和面部畸形、腭裂等。妊娠后期应用依托红霉素(无味红霉素)引起阻塞性黄疸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加,可逆的肝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可达10%-15%。妊娠晚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过期妊娠、产程延长和产后出血。过量服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可使孕妇不安、心跳加快、失眠,甚至厌食。此外,妇女在妊娠期对泻药、利尿药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比较敏感,可能引起早产或流产,应注意。 为保证胎儿生长的需要和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在孕妇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应适当补充铁、钙、叶酸、维生素B1和B6,WHO提出在钩虫病、血吸虫病高发区和贫血孕妇应常规补充铁。 (二)药物对妊娠的危险性分级 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FDA颁布的药物对妊娠期的危险等级分级的标准。其中大部分药物的危险性级别均由制药企业按标准制定;有少数药物的危害性级别是由某些专家拟定的。某些药物标准有两个不同的危害性级别,是因为其危害性可因其用药持续时间不同而不同。分级标准如下: A级:在有对照组研究中,在妊娠3个月的妇女未见到对胎儿危害的迹象(并且也没有对其后6个月的危害性的证据),可能对胎儿的影响甚微。 B级: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并未进行孕妇的对照研究),未见到对胎儿的影响。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表现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并未在妊娠3个月的妇女得到证实(也没有对其后6个月的危害性的证据)。 C级:在动物的研究证明它有对胎儿的副作用(致畸或杀死胚胎),但并未在对照组的妇女进行研究,或没有在妇女和动物并行地进行研究。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了对孕妇的好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应用。 D级:有对胎儿的危害性的明确证据,尽管有危害性,但孕妇用药后有绝对的好处(例如孕妇受到死亡威胁或患有严重的疾病,因此需用此类药物,如应用其他药物虽然安全但无效)。 X级:对动物或人的研究表明它可使胎儿异常。或根据经验认为在人、或在人及在动物,是有危害性的。孕妇应用这类药物显然是无益的。本类药物禁用于妊娠或将妊娠的患者。 (三)不同孕期用药特点 1、细胞增殖早期 大约为受精后至18天左右,此阶段胚胎的所有细胞尚未进行分化,细胞的功能活力也相等,对药物无选择性中毒的表现,致畸作用无特异性地影响所有细胞,其结果为胚胎死亡、受精卵流产或仍能存活而发育成正常个体,因此在受精后半个月以内,几乎见不到药物的致畸作用。 器官发生期为药物致畸的敏感期,此期为受精后3周~3个月(高敏感期为妊娠21~35天),胎儿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四肢、性腺及外阴相继发育。此期如胚胎接触毒物,最易发生先天性畸形。药物对胎儿的致畸作用可表现为形态,也可表现为功能。在敏感期药物的致畸作用与器官形成的顺序也有关系,妊娠3~5周,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肠、骨骼及肌肉等均处于分化期,致畸药物在此期间可影响上述器官或系统;在妊娠34~39天期间,可致无肢胎儿;在43~47天,可致胎儿拇指发育不全及肛门直肠狭窄。 2、胎儿形成期 此期指妊娠3个月至足月,为胎儿发育的最后阶段,器官形成过程已大体完成,除中枢神经系统或生殖系统可因有害药物致畸外,其他器官一般不致畸,但根据致畸因素的作用强度及持续时间也可影响胎儿的生理功能和发育生长。 (四)药物对胚胎及胎儿的不良影响 1、畸形 妊娠早期(即妊娠的头3个月)是胚胎器官和脏器的分化时期,最易受外来药物的影响引起胎儿畸形。沙立度胺(反应停)可引起胎儿肢体、耳、内脏畸形;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常引起胎儿性发育异常;叶酸拮抗剂如甲氨蝶呤,可致颅骨和面部畸形、腭裂等;烷化剂如氮芥类药物引起泌尿生殖系异常,指趾畸形;其他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三甲双酮等)、抗凝血药(华法林)、酒精等均能引起畸形。 2、神经中枢抑制和神经系统损害 胚胎期已经出现胚胎的中枢神经活动,妊娠期妇女服用镇静、安定、麻醉、止痛、抗组胺药或其他抑制中枢神经的制剂,可抑制胎儿神经的活动,并改变脑的发育。产程中给孕妇麻醉剂(如麻醉乙醚)、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镇静药(如地西泮),可引起胎儿神经中枢抑制及神经系统损害,娩出的新生儿呈现不吃、不哭、体温低、呼吸抑制或循环衰竭等。 3、溶血 临产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疟药、磺胺药、硝基呋喃类、解热镇痛药如氨基比林、大剂量脂溶性维生素K等,对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可引起溶血。 妊娠后期孕妇使用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大剂量苯巴比妥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可导致胎儿严重出血,甚至死胎。 4、其他不良影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致胎儿永久性耳聋及肾脏损害;妊娠5个月后用四环素可使婴儿牙齿黄染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