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尔的成功之道
海尔的成功之道
1984年时,海尔公司还没有这个响亮的“名字”,那时的他只是一个年亏损量高达147万元的小厂。可是,在短短十三年后的1997年,这个小厂发展成为了一个销售额高达108亿元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2005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0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同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是什么力量让海尔力挽狂澜,走上了成功之路?
一.海尔公司简介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1984年创立于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海尔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
海尔年销售额增长情况
二.对海尔财务报表的分析
1.对营业收入的分析
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588,24.81万元,较2009年增长了2760882.88万元,上升幅度较大。在同行业中,公司营业收入处于很明显的较高水平。而且,在2010年公司的营业收入较同期都较大增长,涨幅为83.72%。
2.对营业利润的分析
2009年公司营业利润达到135604.33万元,同比增长83.17%。营业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由年初的4.94%下降为年末的4.93%。
2010年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长了91.32%,远远大于营业收入83.72%的增长速度,营业成本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也由年初的73.57%上涨到年末的76.62%。在同行业中,公司的营业成本在近年来,尤其是当年处于较低的水平。
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比重
3.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费用之和占营业输入的比较
在营业收入增长、销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销售费用同比只上升56.81%,远小于营业收入和销量的增长速度,说明公司的销售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效果。管理费用同比上升了61.45%,。财务费用同比上升了183.59%。2010年公司的三项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说明了在公司营业收入在家的同时,各个方面的费用却较少,说明公司的营运状况非常好。总的来看,公司三项费用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
三项费用之和占营业输入的比较
4.结构分析
利润表的增减变化
年份 利润构成
2010
2009
增减幅度(%)
主营业务利润
14008
8582
63.22
营业利润
2986
1630
83.17
利润总额
3712
1740
113
净利润
2824
1374
105.46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企业的各项利润都是增加的,利润比较好。
营业总成本的结构分析
年份 成本项目
2010(%)
2009(%)
营业成本
80.22
76.98
营业税金及附加
0.27
0.43
销售费用
13.5
15.8
管理费用
5.9
6.71
财务费用
0.01
-0.025
资产减值损失
0.32
0.525
通过以上数据看出,营业成本、财务费用略有上升,其他成本项目均有下降,期间费用控制较好,说明公司加大管理力度,降低了成本,应保持下去。
海尔的成功之道
1.追求质量与诚信
2.优秀的服务态度,客户至上
3.经营模式
4.技术
5.文化融合
6.良好的信息渠道和配送物流
1.追求质量与诚信
1984年海尔的转变,其实和1978年的中国有一点很像,他就好像进行了一场缩小到了企业级别的改革开放。海尔的转折点是一个极具智慧的领导者——张瑞敏,他简直就是海尔的“邓小平”啊。
张瑞敏在担任海尔厂长时发生的一件事让很多人都难以忘记,那就是“带头砸冰箱”。当时的海尔,生产的400台冰箱中,有76台是不合格的,张瑞敏就说了,让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去砸了这些冰箱。没有一个员工愿意,这些冰箱是他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一台值他们两个月的工资。于是,张瑞敏抡起锤子,带头砸!
有人从张瑞敏的做法中领悟出了这样一句话“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生产劣质产品等于砸自己的饭碗。”这句话说的太好了。当下我们中国有太多企业生产劣质产品以降低成本获得利润,他们短期是把钱赚到手了,可是他们把信誉丢了,这注定他们只能是中国经济潮流中的小鱼小虾。远远也不可能像海尔一样做大做好。而海尔是怎样在质量上对自己严加要求的呢?1998年,海尔集团投入巨资建成质量监测中心,成为国内第一家具备国家级实验室资格的企业实验室。该中心拥有专业实验室46个、专业测试设备1000余套,配有国际最先进的产品测试系统和一流设备40余套。
海尔还有一些堪称变态的检
文档评论(0)